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薛生贵)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文物保护“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陕西印发“四普”工作方案,完成“三普”文物点复核,核查文物点共计52732处。摸清全省石窟寺和石刻资源、长征遗迹、秦蜀古道、秦岭文化遗产、黄河沿线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底数,文物资源进一步充实。
同时,陕西考古发掘成效显著,文物研究成果丰硕。太平遗址考古进入夏代纪年范围,填补了陕西地区该时期遗址的考古学空白,半坡遗址、姜寨遗址等6处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入选“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寨沟、周原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完成600余项重大基建考古,抢救保护9万余件(组)文物和遗存。
陕西省扎实推进文物场馆改扩建工程,举办系列陈列展览活动,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竣工,秦岭博物馆等建成开放,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入选“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石峁申遗进入冲刺阶段,筹划推进汉唐帝陵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国家文化公园重要点段建设保护成效显著。全年举办700余场展览,接待7200万人次。
在持续筑牢安全屏障方面,陕西连续14年部署开展“鹰”系列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共破获各类文物案件5250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5734名,打掉犯罪团伙726个,追缴文物46588件。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