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强)9月22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获悉,“十四五”以来,黄河陕西段流域水质总体逐步改善,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考核目标,连续3年总体水质为优、消除劣Ⅴ类断面,黄河陕西段干流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流域内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率先起步,全面摸清水生态状况底数。2021年起,我省筛选了黄河陕西段流域33条河流、9个水库和3个湖泊,长江流域19条河流和7个水库等重要河湖库,连续开展了水生态健康调查评估工作。通过河湖差异化的方法对水生动植物、水生境、水安全等方面开展全面调查,并分析研判河湖岸线、缓冲带现状、水文水资源利用等影响水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适合陕西流域特色的水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为全省开展水生态变化调查研究、优化保护管理措施、实施河湖生态保护修复等提供重要依据。
积极探索,深入评估水生态综合状况。对照国家水生态监测评估相关要求,我省以渭河为试点,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开展渭河水生态监测,共设置了40个监测点位,包括水质、生境、水生生物以及农药类新污染物等指标,对渭河水生态开展综合评价并深入分析,提出水生态环境改善的综合性对策。编制了《陕西省延河流域水生态综合状况评估实施方案》,在延河流域设置了18个监测点位,充分利用延河已开展水生态调查的基础数据,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调查监测、卫星影像遥感等方式开展调查,基本形成延河水生态综合状况评估报告。
精准施策,逐步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在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和年度方案中,进一步明确湖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湖生态缓冲带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在水环境巩固提升的基础上,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开展水生境、水生态保护。逐步推进水生动植物保护、自然岸线恢复等工作,建立省级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积极打造美丽河湖。加强汉江汉中段、安康瀛湖、延安延河等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的宣传,带动全省建设更多“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
未来,将按照国家和我省“十五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结合我省长江和黄河流域特点,以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努力建设“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