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去年夏初,离家月余走进门,妻惊喜地说:“苗儿,开花了啦。”她把一句话掰开说,惊讶的神情,好像当年看见女儿学咿呀、儿子初挪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古远的诗,与此时此地的工厂无关,但它蕴含的岁月感慨,以乐景写哀情的沧桑感,却把时空维度拉到了近前。这长在诗经里的诗句,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了心间。
一片布幕,两张方桌,一盏烛火照暗影,五尺生绡做戏台,七紧八慢唱念做打,五人戏班演绎人间悲喜……
近两年无疑是作家陈彦收获满满的两年,同时也是其工作转换、举家北迁较为忙碌的两年。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忙碌中,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备受期待的“舞台三部曲”第三部《喜剧》也不负众望,今年如约而至。
二十年前,我读中学的时候就痴迷看小说,从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名落孙山,后来我在麟游当了一名养路工。
山村路边,一群人聚集,都仰着头。我用脚支住山地车,也抬头望。原来,有人在树上摘榆钱,一枝枝折下,扔下来。地面上的人便哄笑着,抢着接。居然也扔给我一枝,我忙接住,说声:“谢了。”张嘴就吃。
大概有1 0 年的时间,我一直都在努力讨好别人。从我刚毕业开始,父母就教导我,在单位要听话懂事,赢得别人的喜欢才能对以后的工作有利。父母都是最平凡普通的人,他们的眼界和见识决定了对儿女的教育方式。
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因为家里穷,从来没有上过学,只是解放初扫盲时才认识了几个字。从青年、中年到老年,母亲常年累月从来不肯歇息,因为她总有操不完的心、干不完的活。
朋友在自己的露台种了一盆紫苏,只为观赏。生得蓬蓬勃勃的叶子沐浴在江南的雾气里,像是女孩脸上拍足了爽肤水,是一种水灵的紫,可谓钟灵毓秀。
小雨仍淅淅沥沥地飘着,我独自一人伫立在窗前,凝神远望深不可测的天际,就在这一年一度清明节的深夜里……
一掬黄土 一把泪水
雨打泪涕青烟袅,丝柳涤摇。
清姜河,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诞生地,也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河流中游建有自来水厂,也被称为宝鸡人民的“母亲河”。
我国茶谚,是什么时候最早出现的,很难确切考证出来。但有晋人孙楚《出歌》一说:“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这是关于茶产地谚语。从目前史料记载来看,这可能是我国最早见于记载的茶谚句子。一般来说,在陕南茶乡民间,这些都是通过爷爷奶奶代复一代口口流传下来,所以书本上是很难见到。凡是出产茗茶的地方,不管你是走马观花,还是细品当地茶叶,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这浓烈的茶乡风情。
几次去福州,对这座美丽的祖国东南明珠,都未曾细琢浏览,连走马观花也谈不上。前不久,又去福州,朋友带去看了福州的名片、享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美誉的“三坊七巷”。半天的时间,穿梭于坊、巷、院、舍,流连忘返。放眼望去,石牌坊之后,便是宽敞的石铺街道。榕树参天,草花相映,春风拂面,心旷神怡。信步前去,兴趣盎然,虽跨街踱巷,倒是没有累倦的感觉。听了讲解,对这有名的建筑群有了肤浅的了解和认识。
很多年前我就一直想做这样的事,就是去访问一些读书人,跑到他们家里面去看、去拍照,请他说一下他这些书是怎么得来的?他的书架上有哪些书是他最喜欢的?那样我就能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书房是圣地、禁地,是不应该随便让人进去看的。因为它会揭露出你的秘密,它会不小心透露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已走过半个世纪风雨历程的陕西省新耀水泥厂(以下简称新耀水泥厂),有着自己创业的艰辛和成就的辉煌。在过去的5 1 年中,几代新耀人在摸索中起步、积累中进步,技改中发展、改革中创新,形成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新耀精神。
近年来,随着黄土地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天蓝水清,绿进沙退,家乡的雨水也渐渐多了起来。雨水是上天恩赐给乡亲们的一份厚礼,丰沛的雨水使黄土高原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丰盈与诗意的生活。春天的雨随风而生,
□赵漫风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帖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独自抚养孩子一直很拮据。孩子也很懂事,除了问他想要什么,很少主动要求买什么。今天去超市,说给他买点爱吃的砂糖橘,他突然说想吃樱桃。我一看,最便宜
在我记忆中,端阳节是不吃粽子的。不是不想吃粽子,而是做粽子费粮食。中国人无论过什么节,底线标准是求个肚儿圆,充满仪式感,打几个响嗝儿,便把节过美了。我记忆里的端午节只与洋芋相关。清早起来,上山坡割艾,
春天是个绚丽多彩的季节。每个春天都有着不一样的风景:草木青青、水流潺潺、鸟叫虫鸣、人潮涌动……这熟悉的春景总叫人辗转反侧,流连忘返。而我家的春景就是母亲,因为母亲,我家的春天变得格外不同,更富有春天的色彩。
周梅森的长篇小说《国家公诉》,是反腐倡廉题材的。小说中长山市人民检察院女检察长叶子菁正气浩浩,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只是在分析大富豪娱乐城火灾案情时不止一次用了“一推二六五”这个词语。如:
楼兰是历史上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故地在今新疆罗布泊西北、孔雀河东南,是出阳关、入西域的门户,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称为亚洲腹地的交通枢纽。令人困惑的是,曾经繁盛的楼兰国竟然在公元3 -4 世纪后悄然消失,有人说是战争的原因,有人说是水涝,有人说是干旱。直到1 9 0 0 年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考察时发现了楼兰国古城遗址,轰动一时,成为考古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楼兰、研究楼兰。
记忆中,村子西头是一大片稻田,大人们把它叫做老水田。老水田也叫烂泥田,一年四季都有尺把深的水,水上有浮萍,水中有青苔。田里最多的是泥鳅和黄鳝。大拇指粗、一拃长、肥嘟嘟的泥鳅到处都是。田中这一个窟窿、那一个洞洞都是黄鳝藏身的地方。当飞蛾不慎落入田里,黄鳝就探出头,吞下扑腾的蛾子缩进洞。
冬之影尚未完全隐退,春之芽就已悄然萌发。时值春节刚过,每当傍晚去楼下散步,总有一股浓郁的香气充斥鼻翼。看四周并无娇花争艳,也无绿树成林,按节气没有到百花齐放,花香满园的时候,以为是擦身而过路人身上的香水味,并无在意。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