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我已记不清认识水缘于何时,就像鱼能看到水中所有的生物,唯独看不到水。离开了水,它就失去了生命。人可以一日无谷,不可以一日无水。这也是水的意味,经黑夜变成露珠,它的自然之身能导引出植物开花,像一种生命对另一种生命的启发。
崔护千年赞桃花,时至今日不盛夸。诗美道出蹉跎事,人生勤奋方自华。
金黄的油菜花在朋友圈盛放,浓浓的春意几乎要涌出方寸大的屏幕。隔屏观花犹如看球赛,能放大、回看、在线聊天,分明让人感到彼此距离之远。虽然鸟的翱翔与欢歌、和煦的惠风及阳光、枝头的嫩芽、稀疏的桃花都是新春的杰作,对于自小在乡村成长的少年来说,不亲眼瞧瞧鲜黄的花浪,亲耳听听蜜蜂嗡嗡鸣叫的乐曲,终究有所缺憾。
父亲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留给我许多受用的经验。父亲有文化,却因地主成分而青年壮志难酬。先是回村务农,后民办教师,公办代理,中年时才考转为公办教师。父亲把一个乡下人的劲鼓圆了,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善心待人,换得了好人的名声。父亲克苦自己,把希望都寄托于我的读书上学,鼓励支撑我上大学。我工作时又为我的分配工作等,父亲凭着老脸四处求人托情。也只有父亲能为我着想,说掏心掏肺的实话。父亲走了,我梦到身后的幕布落下了,留下我孤独的在舞台上,四周全是指手划脚的窃窃私语。看客们没人管你累不累,只是在评头论足。父亲一生留给了我很多的教诲,令我时常回味。
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阅读对人生帮助良多,可选择书籍该从何下手呢?走进书店,书海茫茫;电商网站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各大媒体和出版机构定期推荐的书单数目庞大,随机挑中一本,没准儿觉得乏味。阅读推广人麦小麦在《你离更好的生活只差阅读这件事》中提供的选书法可能会对你有一些帮助。
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重读郭宝彦新闻作品选集《桂花十年依旧香》,如同猛然回眸,似见消失的道道彩虹,似听远去的悠悠驼铃,似闻响过的滚滚雷声,似看昨日的哗哗暴雨,似摸成排的根根圆木,似赏飞落的朵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看见,山川河流的改变,村庄茅舍的新貌,人民拼搏的雄姿,祖国前进的步履,时代沧桑的巨变。
“诗言志,歌永言”,《尚书·尧典》中的这两句话,是说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来的语言。今日且以之来说歌词,想来也不为过。歌词可以当诗看,披乐则成为歌了。歌词创作的原则,一要押韵,二要听之易懂,三要有思想性。现在的电视连续剧中,多有插曲,它也往往起着锦上添花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前提是,歌词中不能出现错误。
中华文明的延续离不开书籍。在古代,刊刻书籍离不开刻书工。刻书工在历史上存在了上千年,是传承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因为刻书工在当时社会地位低微,技艺常常被轻视(一度被称为“雕虫小技”)。在文献上留下姓名的刻书工不多,记载他们生平事迹的文献更少,现在能看到的有关刻书工题材的诗更是少之又少,弥足珍贵。
轻轻地 柔柔地 春天的脚步 带着泥土的芬芳 向我们走来
西安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城市,树木作为一种文明的标志,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早在唐朝时,都城长安就广植树木,街道两旁绿荫成行,在通往各地的官道上也栽有树木,同时建立严格的管护制度,爱树护树在古都长安人心中扎下了根,并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荆峪河是浐河的四条支流之一,可是这条河有没有源头?源头在哪里?为什么人们总把它叫荆峪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是我孜孜以求的梦想。捧读一本书,开启现场的旅行是我梦想最好的打开方式。
这部三农题材的长篇小说《不平静的乡村》,亦是一部书写时代记录时代讴歌时代的厚重之作。
李颖 米龙节里汉阴行,巴山汉水软东风。油菜花漾扑鼻香,凤堰梯田踏歌声。冯家堡子吴家院,三沈故里传新风。桃花含笑迎远客,青山不语寄深情。
说起明月惠顾某处某地的诗来,唐诗中委实不少,例如被誉为“唐诗中的唐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又如李白《峨眉山月歌》的“峨眉山月半轮秋”。而要真正论起著名的得益地,则非扬州莫属。它竟至于得了天下独一无二的城市的代称“二分明月”了。
花开的时候,春天也来了。一扇木窗下便悄悄探出了一枝浅粉色花朵,是浅淡的粉,粉里又透着白,浅粉的花骨朵含苞待放,看着很是养眼。只一扇窗、一枝花、一本书,便把春的艳丽尽览眼底。真是应验了抖音里热播的曲子“花开的时候,你就来看我……”
是谁,将春的衣裙点缀得娇艳动人?是谁,将春的舞步催促得这般急切?
狂躁的风,飘向了森林,叶子却不会舞动。思的花絮,无了踪影,惟众雀在鸣。
说到牛,总会让人自然而然地感到心里暖暖的,踏踏实实的。这种感觉乡下人几乎人人都有。何以谈牛舒心呢?这大抵是因为牛吃苦耐劳和忠诚可靠的秉性,牛的确是乡下人的好朋友。
现在过“二月二”的人很少了,有的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二月二是个什么日子。但老人们还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吃豆豆,去剃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古远的诗,与此时此地的工厂无关,但它蕴含的岁月感慨,以乐景写哀情的沧桑感,却把时空维度拉到了近前。这长在诗经里的诗句,就这么自然而然的流淌出了心间。 初
以勤为径的成效是多少代读书人的共同感受。但以苦作舟未免使人怆然。苦读固然无可厚非,若以乐为舟,岂不更有乐趣,更能激励人们不畏书海波涛而昂扬搏击。
高田受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委托撰写的文史专著《唐风录》付梓出版。《唐风录》是高田近年致力唐代长安文化研究的结晶。全书3 8 万字,插图1 0 0 余幅,全方位、序列化地记述了有唐一代京都长安的节日风俗。整部书犹如一幅盛唐长安风情的“清明上河图”:别具一格的宫廷除夜大傩仪、气象恢宏的元日万国来朝大朝会、全民狂欢的上元灯节、充满浪漫色彩的三月三踏青、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杏园关宴、官民同乐的曲江游园、车马如狂的牡丹花会、风情万种的七夕乞巧、吟风弄月的中秋聚会、满城黄花醉煞人的重阳登高、气势磅礴的祭天大典銮驾出宫、富丽堂皇的冬至朝会大陈设……如诗如画,次第展开,波澜壮阔,异彩纷呈,可谓美不胜收!
牛年春节的第一天,我在街上找到了干保洁7 年未回家的薛师傅。
长大,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依我看,长大是要脱层皮,换次骨,连原来的心也要不得,完完全全变个人。而这转变,就是从“我和爸爸妈妈”到“我”的过程。从小我以为年龄会自然而然把我们推到“脱胎换骨”这道大门前,所以我都没把这当回事。不知不觉,我从一个小屁孩儿,眨眼间都到了大学毕业,却还是没有那种“我”的感觉。现在,正是申请研究生的时候,该像雏鸟抖抖翅膀准备自己去云里穿梭了。雏鸟若是会思考,会不会也会对纵身一跃而感到害怕?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