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英
2005年夏,我把誊抄三遍的稿纸装进信封,反复按压封口,郑重其事地粘上邮票,将那篇刚刚采写的人物通讯《永不弯曲的钻头》寄往《陕西工人报》。
不知过了多久,前辈张梦君举着报纸高兴地说:“小张,你的稿件上报了!”我急切地打开报纸,油墨香混着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那篇人物通讯刊发在《陕西工人报》四版,我的名字在标题下像株怯生生的幼苗——那是我的稿件第一次被刊用。
那年,我刚调到基层工作,身处一线,看到了煤矿工人吃苦耐劳的作风,也看到了老前辈对文字的执着。梦君老师的宿舍是单位收发室,每次去拿报纸,大家都在聊他床底下塞的几袋草稿纸和报纸,他说里面还有一封封报社的退稿信。当初远离家乡招工到煤矿,他跟着《陕西工人报》学习写作,在无数次退稿中,他用坚持和努力换来了成功,从寂寂无名到发稿无数,是《陕西工人报》一路指引,让他从一名井下采掘工成长为党总支秘书。
有一天,我看到一封他保存的退稿信,里面竟有编辑老师遒劲有力的一行字:“新闻要深入一线,文字要精心打磨,继续加油。”这让我对《陕西工人报》有了不一样的情愫,原来编辑老师是如此用心守护通讯员的积极性,他们在成堆的邮件中阅读来稿,像一盏明灯照亮无数“追梦人”前行的路,为基层培育出一大批写作骨干,让“工人报”成为实现“工人梦”的平台,很多人踩着报纸的肩膀,成长为企业优秀管理干部。
我庆幸邂逅《陕西工人报》,当我的稿件一次次刊登后,我穿过煤尘满布的铁路站台,看着一列列装满乌金的列车从眼前驶往远方,把渭北黑腰带地心的火种输送到祖国的大江南北……曾无数次治愈我内心的怯懦和疲惫,那条充满希望的铁轨陪我走过了最难忘的三年时光,让我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
光阴似箭,一晃就二十年过去了,工作单位又变了,但始终不变的是我和《陕西工人报》亦师亦友的情感。二十年笔耕不辍、二十年不离不弃,不计其数的作品中流淌着我的汗水和心血,那是岁月的馈赠,也是我无悔的青春,还有我和这张报纸最美的相遇。
责任编辑: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