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孝文
从参加工作那年起,我就喜欢上了《陕西工人报》。如今35年过去了,我依然离不开这份报纸。她不但是我的精神伴侣,而且是我永远的老师。
上学的时候,我就喜欢写写画画。1990年参加工作后,尽管从事的工作与写作根本不搭边,但我还是利用业余时间写点身边的职工故事、奇闻轶事。过了几个月,也不知写了多少篇稿子,投寄出去像泥牛入海,没有音讯。
后来,单位的老同志向我推荐了《陕西工人报》,让我学学上面的稿子,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别人的稿子为什么能刊登。从此,每天下班后,我就去单位宣传部借阅《陕西工人报》。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深入思考,我还仔细研究了报纸的栏目设置特点,这才茅塞顿开。
1993年11月11日,当我写的第一篇《订报重在读》的言论稿件在《陕西工人报》二版刊登后,我高兴得像个孩子。从那天起,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向《陕西工人报》学习,把她作为自己能随请随到的老师来请教。
从那以后,我与《陕西工人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坚持读报纸、做笔记、剪贴好文章已成为习惯。
几十年来,尽管我工作频繁变动,但是不论是在井下挖煤、机关搞宣传当秘书,还是干管理、去外地当记者,订阅学习《陕西工人报》的习惯从未改变。
如今,《陕西工人报》已成为我十分信赖的老师、朋友。风雨几十载,“工报”最贴心。通过阅读学习《陕西工人报》,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质的提升,35年来我在这张报纸先后发表过消息、通讯、杂谈、快板、散文等240余篇,有的报道还上了头版头条,我要深深地感谢《陕西工人报》。
现在,我已离岗成了自由人,但我仍旧关注《陕西工人报》,也为报纸写点“豆腐块”。愿《陕西工人报》越办越好!
责任编辑: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