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在中节能(商洛)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实时观察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情况(资料照片)。
9月9日,在秦岭大熊猫佛坪救护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党生”和“秦韵”躺在树下享用新鲜的竹子,憨态可掬。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里,少不了动物的身影。目前,汉中市境内有陆生野生动物684种,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等备受人们喜爱。
8月下旬和9月上旬,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西安市、汉中市、商洛市实地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实施情况,以法治力量推动秦岭和野生动物保护。
9月9日,秦岭大熊猫佛坪救护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党生”在玩耍。
法治护航关爱野生动物
进入秋季,朱鹮迎来一年中的“美丽时光”。它的羽毛颜色变得白里透红,翩翩飞舞时格外美丽。
中国的朱鹮保护工作被国际公认为濒危动物保护的典范。9月9日,在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执法检查组实地检查朱鹮种群繁育及野化放飞情况。
“今年,我们人工饲养的朱鹮成功孵化出50多只幼鸟。为提高野外放飞朱鹮的成功率,我们会模拟自然生境,将朱鹮放在野化训练笼舍里进行自孵、自产、自养。”该中心主任高洁介绍。
汉中市筑牢野生动物保护防线,细化措施,积极推进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以及秦岭大熊猫、金丝猴佛坪救护繁育研究基地建设,扎实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种繁育科学研究,助力种群复壮。同时,汉中市强化政策指导、技术服务、跟踪监管,有效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质资源。
野生动物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西安市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体系,建立以西安市野生动物救护站(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为主体,城东、城南、城中、城北4个野生动物急救点为补充的“一站多点”式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体系;扎实开展保护野生鸟类专项行动,按照“查清打净清零”要求,制定印发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和专项打击三年行动方案,累计排查涉鸟场所4万余次。
在商洛市,执法检查组前往山阳苍龙山森林公园管理站鸟类临时救护站等地检查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们认真组织开展全面保护鸟类和专项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野生鸟类行动,紧盯重要环节,设立举报监督电话、深挖问题线索、严查严办严处案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我们还加快全市救助站点建设,丹凤县、山阳县临时救助站已建成投用。”商洛市林业局副局长余振忠说。
多措并举保护生态环境
商洛市全域处于秦岭腹地,涉秦岭保护面积、人口占比均居全省之首。根据《条例》,秦岭范围内的城镇应当建设完善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供排水等公共设施。
在中节能(商洛)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执法检查组实地了解生活垃圾处理情况。“我们的服务范围涵盖商洛市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全域及山阳县部分区域,主要负责处理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泥。目前,我们已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发电循环利用,年发电量可满足约8.3万户家庭1年的用电需求。”公司负责人袁磊介绍。
商洛市深入贯彻实施《条例》,扎实开展矿山整治三年行动,狠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攻坚,实施中心城区“2+7”两河七沟峪和6县县城“1+N”水生态修复工程,全市主要河流监测断面和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西安市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3.74万公顷,全市秦岭区域饮用水水源地、峪口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稳妥组织秦岭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智慧化监管多场景应用项目建设,组织软件开发和综合监管平台升级,提高“五乱”监管、森林火情预警精准度。
全力以赴守护绿水青山
眼下,位于秦岭腹地的佛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该项目是储能和调节电网的特殊水利水电工程。
“项目通过栽植树木、播撒花草种子,实现环保恢复目标;应用‘藤本植物垂直绿化’技术,种植爬山虎、常春藤等植物形成立体绿网,实现施工项目和绿色环境共存。”9月9日,项目工作人员段伟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汉中市坚持高位推动,进行源头管控、压茬整治,持续推进“三线一单”成果动态更新和落地运用,使秦岭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衔接更加紧密、功能相互补充,从源头严格管控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活动。同时,汉中市强化智慧监管,充分利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大力开展网格化管理、疑似图斑核查整改和实时监控,秦岭智慧监管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
“执法检查是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宣传法律法规的过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作为人大代表,我会积极履职尽责、贡献力量,全力以赴守护绿水青山,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执法检查组成员、省人大代表沈红芳说。(群众新闻记者 王姿颐文/图)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