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白惠在无尽的黑暗之后,天空的暗红与金黄相互交织,宛如天空的帷幕被缓缓拉开,黎明开始从地平线上悄然升起。初光透过云层的缝隙,发出淡淡光晕。那一抹微弱而温柔的光芒,让一切开始苏醒,大地在柔和的光线照耀下
□曹春雷在单位的小公园里,听到有“知了——知了——”声响起,起初这声音很弱,似有似无,像是小心翼翼地试探,又怕惊扰了什么,渐渐地,越来越嘹亮,简直算得上是高歌了。是蝉,&l
□朱金华一溜身穿绿白黑相间校服的孩童,一人一句地唱着:“我是你们藤上结出的瓜/也是你们怀里抱大的娃/含辛茹苦把儿女拉扯大/有苦全咽下有泪偷偷擦/一双老茧手满头的白发/风风雨雨撑起幸福的家…&helli
□姚秦川姚霁月 画去菜场买菜,看到一位提着竹筐卖杏的老大娘,一下被这些黄黄圆圆的杏吸引住了,立即买了几斤,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塞嘴里,随即一股浓郁香甜的汁液充盈整个口腔。对于杏的喜爱,打小就喜欢。记得上
□邵庆芳一种花开,记录一段生命绽放的时光,于岁月流转中铺开人生画卷,在劳碌奔波的留白之处,于花草蓬勃中,用指尖的眷恋将静美时光描成诗行。阳台上新栽的两株重瓣栀子花,已完全攒足精神直起了腰身,因为经历了
□吴海鹰车窗外,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的心情分外激动,昨晚就没睡好——父亲昨天发微信,要带我去拜访当今文坛泰斗阎纲老先生。在车上,父亲简单介绍了阎老,他是全国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曾参与编辑
□白杨读书之人写文章用笔名,算不得附庸风雅,而是通常包含个人的寄托,亦有座右铭之意,或许为规避风险,或许是出于偶尔甚至另有隐情。我用笔名发表文字,当然也在其中。我是以写新闻稿起家的。笔名白杨首次变成铅
煤山毓秀,硒水蜿蜒。斯有陕煤青年,传先驱薪火,效先人创业,百载流转,诚毅永传。膺救疫之宏任,破思想之桎梏,烽火志成,风云创业,功施到今,吾辈青年,忧思在襟,百年如一,赓续红脉,勇开拓,学创新,辨风
夏天已至,蝉鸣适时鸣叫,热浪滚滚中,夏雨瓢泼,真正的夏天款款而至。韩城的夏天是在南湖公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及蛙鸣起伏声中唤醒的。夏日的风热情而奔放,潮湿而多情,南湖公园的月季在韩城璀璨夜色的催促声中次第绽放,艳红秀丽,喷薄着幽香,似那无尽的活力与青春,激情与生命力,热情奔放,扑面而来。
我的老家在大荔沙苑地区。沙苑地处大荔城南洛、渭二水之间,因水资源充足,水质甘甜,光照充分,土地又多为沙质土壤,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除了以“1008”(1代表黄花菜;0代表西瓜;0代表红枣;8代表
过端午,少不了吃粽子、戴香包、闻艾香。长大后,才知道端午节是与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相关的,读过屈原的《离骚》,开篇第一句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近日受好友相邀,来到蒲城县一个叫高阳
神木境内有两条名气较大的河,一条是秃尾河,一条是窟野河。因秃尾河的流量小于窟野河,因此一般认为是县域内的第二大河。秃尾河,由西北流向东南,虽然从我的家乡流过,小时候却不知道它的名字,只是跟着大人们笼统
或许是我也老了的缘故,最近,常常想起父亲和母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李洪伏我出生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平原村庄。这里原是“天晴一把刀,落雨一团糟”的地方,唯独我家门前留有一个很大的池塘,还算是块“风水宝地”。记得小时候,这里曾经是一碧池水。寒冬时,冰层
□郝珊珊村里有大片的竹林,竹林旁是青翠的草坪。在春天,草坪上会根据花期轮番开满漂亮的野花;秋天,草坪上无处不长满野菊花。儿时的我们都是集体活动,每天放学、周末,草坪上、竹林里,到处有我们的欢声笑语。那
□常巧云自小就去过骊山。父亲总说,带你去华清池洗温泉浴。因这缘由,临潼便成了我幼小心里,除西安之外见过的最大城市。只是我还太小,所有的记忆都模糊了。后来我在西安念大学,上学的第二年,学校春游组织去骊山
□纪明涛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神清气爽。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棵石榴树开花了。“只待绿阴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远看,石榴树上开
□老悟又见平遥,我算是来了,看见了。历史往往是一团乱麻,梳理梳理就有了眉目。那些针头线脑的陈年旧事,随着灯光的明明灭灭而逐渐显现出来。我被拥挤的人群簇拥着,看见了押镖人集体壮观的洗浴。平遥女子一个个从
我与赵俊贤老师有师生之缘。30多年前,我在西北大学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时,赵老师给我们讲授现当代文学,那时他正当壮年,虽然身材不够高大但气宇轩昂,略带商州味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但谈吐不凡,把一段当代文学史讲活了
记得在我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夏风习习的夜晚,收割了一天的人们在麦场上乘凉,我躺在父亲怀里,看着满天星斗,父亲左胳膊搂着我,右手扇着芭蕉扇子问我:“强娃(我的乳名),你将来准备干啥?”我毫不犹豫
我与酒的接触,大约是在十来岁的时候。
“夜合枝头别有春,坐含风露入清晨。任他明月能相照,敛尽芳心不向人。”明代李东阳的合欢花,是别有春、含风露、敛芳心的有情花。
乡下的老院里长着一棵粗壮的梧桐树,每逢夏天,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上就有声声蝉鸣,成了老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傍晚,一缕轻柔月光透过窗子,洒在了窗台上,窗台宛如镀了银。走近窗前,这皎洁无瑕的白玉盘,不禁让我愣了神,上一次认真欣赏月亮,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小花,是我们小区一只没有主人的狗。不知什么时候跑进我们小区,它的名字也不知是谁起的。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