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贾平凹在费老师病重后,作为他的学生,就一直压抑、慌乱、难受和悲痛,哀叹世事之无常,生命之短促。费老师是我作品发表在刊物上的第一个编辑,他的发现和鼓励,使我从此走在了文学写作的路上。几十年来,我们的感
骨折手术一年后,要取出当初固定骨头的钢板,于是便有了这次炎夏旅途。 (一) 去省城的高铁上,坐在我旁边的是一对二三十岁、情侣模样的男女。从看到他们开始,两人就一直在玩打麻将游戏。一会儿男的说:&l
某些东西,时光岁月的侵蚀也无法让它消散,反而在特定的环境中愈加清晰。 这里并不出名,它只是偏隅县城一角的一个普通的村庄,但对我而言,那村那人是我生命的重要印记。那村、那人、那份情,随着季节的风,
几年前的一个冬季,我好不容易坐上去兰州的列车,由于车票紧张,我只买到座票。即使如此也算是幸运的,一路上仍有人不停上车,他们只能挤在过道或者洗脸台。 那次手机刚好坏掉了,临时拿了一个只能打电话的手
夏日的上午,雨后的天气更显闷热。我在西安市建工路的一片树阴下见到了秀秀,她把自己新出的文集《一缕阳光》送给了我。秀秀戴着大口罩和一顶白色遮阳帽,我依然从她的大眼睛里发现了病后的疲惫。听朋友说,秀秀
在安康诗歌创作队伍中,旬阳市诗人姜华是最勤奋的一位。年年月月,他在全国各大小报刊频频亮相,他的诗歌频繁在《诗刊》《星星》《诗潮》《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等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并多次荣获全国诗歌大赛
人生之路,有顺途也有逆旅,有悲苦也有喜乐。只有禁得住寂寞,受得了悲苦,才能获得想要的幸福,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贾平凹的《人生从容》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用诚挚朴素的笔触记录下来,与读者分享自己从容乐观的人生观,从而告诫人们,无论在任何年龄任何阶段,都要竭力奋斗,不要偷懒躺平,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各种困难和境遇。
贠文贤的长篇小说《大梁村》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力作。 这部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长篇著作,采用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反映了白鹿原上大梁村发生的子民雅俗不拘、跌宕自喜、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交织的人生遭
□陆金凤问路指路好似孪生姐妹,查阅字典释义,“问路”是寻求帮助,“指路”一般来说是助人的美德。虽然我们正处在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大数据处处彰显强大的功能,但也存在数据覆盖不全的农村
□唐勇凌晨两点钟,整个村子还沉浸在一片宁静中,各类虫、鸟都还在深睡着。天上一轮明月将月光洒向大地,远远近近的房子和树或明或暗。深秋的气温已经很低,阵阵寒意袭来。村头七婆家门前的空地上,已聚集了七八名妇
□朱金华每当听到“麦库——麦库——”的鸟叫声,院子里杏树密匝匝一树橙黄,母亲在柴房拿着镰磨刀霍霍时,便到了麦子收割的季节。炎炎烈日下,麦穗晒得噼啪作响,倘若天空飘过黑色云
□刘万里母亲在,家就在。自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住进老年公寓后,父亲为了照顾母亲也住了进去,老家的房子就空闲了下来。身在异乡的我,顿时觉得这个老家已支离破碎了,再也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饭菜了,再也见不到那种
□魏青锋盛夏季节,我回乡下看望母亲。年幼的儿子在门前的小河里玩水,回屋又吹了空调,清早起来鼻子不通,堵得难受。母亲看到了,就从针线笸箩里翻找出一个硬币大小的红铁盒,盒子表层的红漆面早已磨花了,隐约可见
□王金友或许是我也老了的缘故,最近常常想起父亲和母亲。他们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父亲王登元是山东曹县人。早年随爷爷逃荒到陕西,落脚在铜川半截沟村。父亲是木匠,做家具严丝合缝,还能雕龙刻凤,十里八乡都有
夸父追日的传说 延绵了数千年 一代代有志青年 为了心中的太阳 拼搏、奋斗、牺牲 书写着不朽的丰碑 太阳,播撒着光和热 带来希望、新生与梦想 自从南湖红船上升起第一道曙光 拉开了中
□秦汉立夏那天,瓦窑堡下了一整天雨。烟雨蒙蒙,雾气氤氲,雨水汇集而成小溪,在大街小巷潺潺流淌。雨中的古堡静谧祥和,漫步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撑一把小伞,看着流水在两旁青砖灰瓦的窑洞掩映下,经过脚下,流向
□李晓燕岁月的舟楫载着热情,在时光的长河里,演绎着夏日的故事。听荷塘月色里蛙声一片,池塘边榕树上蝉鸣阵阵,看金色麦浪在田野里翻滚,林间草木繁茂葳蕤。盛夏时分,漫步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花园式厂区,俯拾
□曹雪柏只因工作节奏快,好久没有回家看望母亲了。放暑假了,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这条路不知走了多少回,但还是向往,因为路的那头,连着我的亲人,连着我的家乡。驱车出门,清新自然的空气便扑面而来。七月的乡村
□雷文华我的心犹如小溪涨了水我知道,是你的深情注满了它我知道你就坐在我身旁所以,我的浪花格外跳脱 你的眼眸流淌着金色的余晖融化了我的封锁戒备我奔流着你的跟随不停歇漩涡是我们对视的眼泪 你把我的名字在纸上
□董建成雨消暑气细风凉,青袂濯缨铺水塘。珠玑碎洒浮罗帐。平舒粉黛妆。红尘闲卧芳香。荷姿仰,参禅样,一派祯祥。
□云德世上流行两句截然不同的话语:一句是看景不如听景,一句是百闻不如一见。前者表达了对某些景观名不副实的失望,后者阐发的则是相见恨晚的惊喜。第一次走进商洛,我体验到的就是后一种感受。一说起商洛,脑海里
在当代陕西作家中,能够以三十年笔力与精神去追忆、书写百年西安移民史的恐怕仅有“70后”作家吴文莉。从《叶落大地》到《叶落长安》,再到《黄金城》,整个故事脉络贯穿了西安城市一百二十年的发展进程。
乾县籍作家杜芳川的长篇小说《战乾州》以乾、周两户人家的家族史为主线,描写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交乾州人民的觉醒和坚守。作者在后记中写道,这是一部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完成的作品,作者也希望
张书省是我的大学老师,而且是教我写作课的老师,虽然他后来离开西北大学去触“电”,成为陕西电视台的新闻部主任乃至副台长,但他触“电”而不弃笔,仍然在业余时间从事着汉语言文学写作。我们
《道德经》作者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本名李耳,字伯阳,谥号聃,生于公元前571年,卒于公元前471年,享年101岁。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自然主义哲学家、思想家。他的不朽著作《道德经》,亦称《老子》,全书5000言,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