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会 > 工会要闻 这场“宝藏盛会”为何人气爆棚? ——来自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的报道
2025-09-26 15:43:08来源:工人日报
字体:【 】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曲欣悦

  宁夏农垦酒业首席酿酒师俞惠明带来的干红葡萄酒,开展以来已经吸引近千人前来品尝;许多观众排队半小时,只为喝一杯云南展区机器人制作的现磨咖啡;重庆展区的VR滑翔伞体验可实现失重感、碰撞感、雨感、风感、气味五重特效,已有超过300组观众在这里进行了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飞行”体验……自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开幕以来,位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的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已累计吸引超3万名观众前来观展。展区前排起的长龙,成为这场“宝藏盛会”的最佳注脚。

  除了各类好玩、好吃、好逛的体验项目,众多平日难得一见的顶尖创新成果集中亮相,更令观众大呼过瘾。广东展区的养老服务机器人能递水送饭,还会按摩捶背;天津展区的“赛博舞狮”机器狗会比心、能握手,还是复杂场景下的救援小能手;湖南展区的中联重科轻型挖掘机不仅“颜值”在线,还在展区“大秀舞技”,能腾空跃起,还能实现360度旋转……

  一个个“吸睛”的创新成果背后,是劳模工匠创新引领带来的产业升级深度赋能。

  “我们追求的早已不只是‘毫米级’‘微米级’精度,而是突破设备与工艺极限,实现技术自主可控。”本届大会上,重庆红宇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特级技师夏元友带来了他30年来扎根国家特种装备特殊材料高精密成型模具试制与生产一线的最新成果——高精密铝合金浇注开合成型模具。

  其实,不仅高精尖设备引人注目,许多蕴含千年匠心的展品同样备受关注。在全国总工会巾帼工匠展区,一尊1∶1复刻的大足石刻石篆山摩崖造像通过3D打印技术呈现,成为现场兼具文化与科技属性的特色展品。

  “大足石刻是不可移动文物,只有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文物从崖壁‘走’下来,才能让观众近距离欣赏文物的美,看到岁月在文物身上留下的痕迹,体会古人的匠心之作。”巾帼工匠、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馆员陈卉丽表示,她和团队也在利用数字化手段辅助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如开展虚拟修复研究等。

  行走在占地8400平方米的展区内,身着工装、身披蓝底金字绶带的大国工匠们,成为这场盛会一道动人的“风景线”,成为观众追逐的“明星”。

  奖章挂满整个胸前的全国劳动模范智呼声一现身中国金融工会展区,立刻被前来观展的大学生们围住,纷纷请求合影。作为来自金融系统的劳模工匠,他希望用自己30余年的从业经历激励年轻人,“脚踏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为社会多作贡献”。

  展区不仅是各地区各领域劳模工匠创新成果的“展厅”,也成为工匠们展示绝活的“舞台”。

  在陕西展区内,陕煤集团韩城矿业公司职工焦方毅凭借用角磨机在0.3毫米的鸡蛋壳上刻字的“蛋雕”绝技惊艳众人。龙江森工集团黑龙江省林业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王海峰把来自“尔滨”的冰雕技艺搬到了黑龙江展区的展位上,花18个小时为本次展会定制了“匠心铸梦,向新而行”的主题冰雕。一根面条能拉至多细?从事拉面行业30年的青海工匠韩玉龙用一场精彩的现场演示给出了答案:二两生面可以拉出1024米,一个针孔可以穿过46根细面。

  自开幕以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始终热度不减,吸引了众多年轻学子专程观展。他们在各展台前流连忘返。“太震撼了!今天亲眼看到工匠们展示绝活,深深明白工匠精神不只是书本上的一句话,更体现在每一个精益求精的细节里。”来自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吴彤说。(本报重庆9月25日电)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