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 见习记者 张希若
9月24日,由陕西省总工会主办、以“秦匠千年 智造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陕西分论坛在重庆启幕。
论坛现场,火药整形师徐立平、国宝修复师马宇、液体火箭心脏钻刻师何小虎、智造“神经”的守护者蔡嵘、高铁精度测量人白芝勇齐聚一堂,共同开启工匠人才的成功密码。不仅全方位展现了陕西工匠的卓越风采,更在各行各业职工中引发强烈共鸣,让工匠精神成为激励大家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论坛展现了大国工匠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卓越贡献与创新成果。”延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黑树林表示,作为劳模精神的发祥地,延安聚焦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主题,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延安“一六四”工作布局贡献工会力量。
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徐富权聚焦实践路径,提出将持续深化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宣传教育,推进劳模工匠进校园、进院所,同时创新全产业链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动员广大职工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论坛让每一位职工都看到榜样的高度,更点燃了立足岗位奋斗的热情。省劳动模范、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职工杨联东说:“作为一名三秦工匠,我要学习大国工匠勇于创新、敢于超越的精神,持续精进本领,带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更大作用。”
“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第三届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金奖获得者、陕西饿了么网约配送员程迪说道:“这不仅是工匠的标准,更是每个劳动者的奋斗方向。”
职业教育工作者则从论坛中明晰了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目标和路径。全国先进工作者、三秦工匠、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教师叱培洲说:“要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既要教专业技能,更要培育追求卓越的信念,为‘秦匠’储备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让更多年轻人能扛起‘智造未来’的重任。”
从修复文物的“慢工细活”到航天制造的“精雕细琢”,从传统技艺的“守正创新”到现代工业的“科技赋能”……截至目前,陕西已培育大国工匠15名、三秦工匠240名。
在三秦大地上,无论是产业工人、科研人员,还是职教教师等,他们正以工匠为标杆,将“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匠心融入日常工作,在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续写“秦匠千年”的新传奇,点亮“智造未来”的新征程。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