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李喜林听爹说,舅爷的西凤酒情结,缘于大哥结婚那年。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正月,舅爷赴大哥的婚宴,从宝鸡虢镇火车站下车,一爬上虢镇长坡,上了塬,就闻到了西凤酒的香味,尽管那时候天已黑,舅爷还是循着
这座位于咸阳市淳化县北部五十里处的古行宫,沧桑寂寞,矗立在斜阳中,注视着田野的四季轮回,无言地坚守着自己的秘密。从记事起,我就生活在甘泉宫遗址周围,从少不更事的宫瓦嬉闹,到长大后的好奇问寻,再到年过花
在西安上大学时,一次应邀到同学家作客。傍晚时分,同学的父母、大哥二哥和几个邻居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好不惬意。竟让人有了不知今夕何年的恍惚,连吹着的风都仿佛从大唐穿越而来。同学的大哥嫌不够热闹,便提议
走一回陕北,无论如何得吃上一碗羊肉臊子汤的杂面。杂面是由豌豆和小麦混合磨成的面粉制成的,属于粗粮,但吃法讲究,是典型的“粗粮细吃”。擀杂面耗时而又费力,还需要一点巧劲。一根擀面杖到了陕北女子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视察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共和国第一代黄河水文工作者告别亲人,远离城市和家乡,来到黄河中游,深入到气候恶劣、交通闭塞、条件异常艰苦的山沟沟
□诗村 春天,在清晨的枝头上,啼叫带露的花蕾 春天,在小河的浪花里麦苗的拔节里 春天,在农夫的脚步里清洁工的汗水里 春天,在老人额头的皱纹里孩子们的眼睛里 春天,在诗人的文字里我的心底里
□孙文胜打开日历,看到“立春”二字,心里立刻暖烘烘的。仿佛此时头顶就有暖阳高照,目之所及冰消雪融,万木复苏。然而拉开门,西北风并不认卯。“哇呜”一个猛子扑过来,呛得人就打个激灵。时
□孙亚玲 腊月孩提时,我们都是在扳着指头的算计中焦急地盼着过年的。腊月二十三祭完灶,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家家户户开始拾掇屋子,泡豆芽、酿稠酒、做豆腐、购年货。粉条、白菜、豆腐,是每家过年招待客人的主要
□李亚军年是一个又一个搭扣着的结,就像衣服上那排长长的扣子。到了除夕,老天就会慢慢地把旧年的搭,放进新年的扣,让时光连接在一起,把岁月包裹好。那一夜,很多人会静守着,守到岁月的深处,守护家人的团圆。着
□严松柏 过去的惆怅和艰难的岁月,注定已被人生的履历所收藏。站在自己的风景里,属于自己的远方,才是真实的自己。 那年我二十三岁,第一次离开远在渭北家乡的亲人,在陕北的一座山巅上和几个男人一起,在茫茫荒漠
□李松梅“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从大年三十开始,在夜晚的爆竹声里,就提醒着我们,金虎即将告别,玉兔欢喜登场,新春伊始。过去的虎年脚步匆匆,我们经历了能被一生铭记的事情,我们告别了
□鲁秦儿 当家乡的炊烟袅袅升起当年迈的母亲坐守在灶当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远方的游子听到了呼唤父亲把祝福与心愿贴在门上静等春的到来 年是长了翅膀的蝴蝶从远古飞到今天它在沧海上记录了荣辱在山巅上刻下了沧桑与文
□孙俊峰 年,是父亲忙前忙后奔波劳累的身影和喜乐开怀的笑脸。年,是母亲煎、炸、炒、烩手艺的汇集,是葱、姜、盐、五香、味精、酱油的搅拌。年,也是荡漾在绵醇美酒里的吆喝。 俗话说“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
□刘祥胜 春运,不是“季节性人口大迁徙”,它已经被打上了时代的印记,每一个远行的游子都会参与其中,在春运的发展史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 “回老家的火车票订好了吗?咱们是春运车票,紧俏着呢,
新春佳节,全国各地都展示着当地独特的年味儿。对于十三朝古都西安城来说,除了极具三秦特色的陕派风味年夜饭,更有代表秦人文化底蕴的诸多“舞文弄墨”的艺术形式。贯通西安南北的主干道,可谓是一派&ldq
年味儿是什么?是你有一个福气满满的归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新春将近,是时候花点心思,把家精心装饰一番,营造出年味儿十足的家居环境,让家人朋友在欢乐喜庆中,一起迈向全新的生活。记得小时候,春节是跟着大
明项圣谟《雪影渔人图》局部。资料图片唐李思训《京畿瑞雪图》局部。资料图片南宋夏圭《雪堂客话图》局部。资料图片深冬时节,来来往往的人们换上了最厚实的冬衣,“猫冬”季正式来临,大家开始离不开&ldq
当漫天雪花轻抚原野,当凛冽寒风张扬肆虐时,大寒时节“君临天下”,彻骨寒意笼罩着大地。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压轴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十二月中,冷气积久而为寒,大者,乃凛冽之极也。&
鲁迅一生不停战斗,不停奋斗,教化大众,他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前几日,由于感染新冠病毒,一边克服身体不适,一边又读了《彷徨》《狂人日记》《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一旦养成,是难以轻易改变的,习惯的力量是很大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巨大的。习惯,是能够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一种素养。好的习惯,自然能够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坏的习惯,则会使
一部成功的小说,便是一段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石泉女作家刘培英的长篇小说《高高山上一树槐》,全景式描写了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因其在客观生活揭示上的真实性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艺术性这两方面的显著特色,给当代
收到廉涛先生的散文集《心中那片海》,我颇感惊讶。他曾是个宣传干部,一直以为他新闻写得不错,没想到他的散文也写得那么优美,那么感人,那么令人印象深刻!洋洋洒洒长达28万字的一本散文集,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情实
□任卓越临近年关,已至深冬。12月的西安城,天气寒冷,我开着车急着赶回家,但在下班点的晚高峰,车辆只能走走停停。在城墙外等红灯时,透过窗,看见车站旁有炒栗子的小摊子,炉火红红。摊主是位胡子拉碴的男人,站
□韩景波早晨还没起床,就收到好友发来的一张图。打开看,是阳台所养的一丛竹上落有些许雪花,题图曰:竹迎润雪乐成花。好!我赞道。又思忖,以为拟人虽动人,但缺诗味,想来,另题一句:竹叶凌寒雪作花。下雪了?我
□王政小时候,对过年的期盼,一个是有好吃好玩的,再一个是还有好看的。好看的当然很多,但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年画。大年三十傍晚时分,我就和要好的几个玩伴一家一家看大人们贴年画。稍微长大了些,贴年画就成了我们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