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客居山村,天色渐晚,风雪欲来。只见一篱笆墙小院,信步而入,小院内石头铺路,更妙的是,石头路的尽头,竟然是一座石头四合院,窗户里闪烁着暖暖的光。此时,我已经被冻得手脚冰凉,一推门,暖洋洋的热气就先拥抱了
天地何皓皓,浩歌唱皓风。在陕西,宝鸡有“横渠四句”,宋代大儒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渭南有“四知先生”,东汉廉吏杨震所言:&ldquo
新冠感染潮随着腊月的脚步到来。
这是伴随着金黄色的落叶,迎面而来的我的中国。
□曹延鹏年,以前在我的意识当中是一个最为繁盛的节日。如今,却更觉得是一年时光匆匆就到达终点。每当桌上一本厚厚的台历被撕到仅剩几页的时候,年便要来了。百节年为首。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生活里,年味似乎也越
□秦川我的故乡大荔有着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春节民俗,每年正月的“灯事”就是其中的一项。但凡家有女儿,从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春节起,娘家人就要给出嫁的女儿每年“送灯”。“送灯”
□杨丽琴大海排行老大,父亲李三爷是篾匠,独门独活的手艺在十里八乡都没人能超过他。大海少言敦实,人勤快。母亲去世那年,他九岁,二海七岁,三海五岁。日常,父亲剖竹削篾,编筐织篓,家务活全落在他身上。大海也
□李宣2021年10月10日,阿妮虚龄六十,她这个孩童般的名字,我总觉得,不会老到这么大的岁数。还是在20世纪,在她十八九岁的花季,我就与她相识相知。那时候,她是多么清新明丽、婀娜多姿,就像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姑和
□杨莹生活虽是一半又一半的,但却是我逐渐完整的人生。除夕,年夜饭吃了一半,家务做了一半,烟花看了一半,贺岁短信发了一半,与闺密的电话说到一半,春节就这样来临。其实,我内心是不情愿过年的,因为总是还未做
□李喜林听爹说,舅爷的西凤酒情结,缘于大哥结婚那年。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正月,舅爷赴大哥的婚宴,从宝鸡虢镇火车站下车,一爬上虢镇长坡,上了塬,就闻到了西凤酒的香味,尽管那时候天已黑,舅爷还是循着
这座位于咸阳市淳化县北部五十里处的古行宫,沧桑寂寞,矗立在斜阳中,注视着田野的四季轮回,无言地坚守着自己的秘密。从记事起,我就生活在甘泉宫遗址周围,从少不更事的宫瓦嬉闹,到长大后的好奇问寻,再到年过花
在西安上大学时,一次应邀到同学家作客。傍晚时分,同学的父母、大哥二哥和几个邻居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好不惬意。竟让人有了不知今夕何年的恍惚,连吹着的风都仿佛从大唐穿越而来。同学的大哥嫌不够热闹,便提议
走一回陕北,无论如何得吃上一碗羊肉臊子汤的杂面。杂面是由豌豆和小麦混合磨成的面粉制成的,属于粗粮,但吃法讲究,是典型的“粗粮细吃”。擀杂面耗时而又费力,还需要一点巧劲。一根擀面杖到了陕北女子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第一次视察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共和国第一代黄河水文工作者告别亲人,远离城市和家乡,来到黄河中游,深入到气候恶劣、交通闭塞、条件异常艰苦的山沟沟
□诗村 春天,在清晨的枝头上,啼叫带露的花蕾 春天,在小河的浪花里麦苗的拔节里 春天,在农夫的脚步里清洁工的汗水里 春天,在老人额头的皱纹里孩子们的眼睛里 春天,在诗人的文字里我的心底里
□孙文胜打开日历,看到“立春”二字,心里立刻暖烘烘的。仿佛此时头顶就有暖阳高照,目之所及冰消雪融,万木复苏。然而拉开门,西北风并不认卯。“哇呜”一个猛子扑过来,呛得人就打个激灵。时
□孙亚玲 腊月孩提时,我们都是在扳着指头的算计中焦急地盼着过年的。腊月二十三祭完灶,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家家户户开始拾掇屋子,泡豆芽、酿稠酒、做豆腐、购年货。粉条、白菜、豆腐,是每家过年招待客人的主要
□李亚军年是一个又一个搭扣着的结,就像衣服上那排长长的扣子。到了除夕,老天就会慢慢地把旧年的搭,放进新年的扣,让时光连接在一起,把岁月包裹好。那一夜,很多人会静守着,守到岁月的深处,守护家人的团圆。着
□严松柏 过去的惆怅和艰难的岁月,注定已被人生的履历所收藏。站在自己的风景里,属于自己的远方,才是真实的自己。 那年我二十三岁,第一次离开远在渭北家乡的亲人,在陕北的一座山巅上和几个男人一起,在茫茫荒漠
□李松梅“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从大年三十开始,在夜晚的爆竹声里,就提醒着我们,金虎即将告别,玉兔欢喜登场,新春伊始。过去的虎年脚步匆匆,我们经历了能被一生铭记的事情,我们告别了
□鲁秦儿 当家乡的炊烟袅袅升起当年迈的母亲坐守在灶当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远方的游子听到了呼唤父亲把祝福与心愿贴在门上静等春的到来 年是长了翅膀的蝴蝶从远古飞到今天它在沧海上记录了荣辱在山巅上刻下了沧桑与文
□孙俊峰 年,是父亲忙前忙后奔波劳累的身影和喜乐开怀的笑脸。年,是母亲煎、炸、炒、烩手艺的汇集,是葱、姜、盐、五香、味精、酱油的搅拌。年,也是荡漾在绵醇美酒里的吆喝。 俗话说“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
□刘祥胜 春运,不是“季节性人口大迁徙”,它已经被打上了时代的印记,每一个远行的游子都会参与其中,在春运的发展史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 “回老家的火车票订好了吗?咱们是春运车票,紧俏着呢,
新春佳节,全国各地都展示着当地独特的年味儿。对于十三朝古都西安城来说,除了极具三秦特色的陕派风味年夜饭,更有代表秦人文化底蕴的诸多“舞文弄墨”的艺术形式。贯通西安南北的主干道,可谓是一派&ldq
年味儿是什么?是你有一个福气满满的归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新春将近,是时候花点心思,把家精心装饰一番,营造出年味儿十足的家居环境,让家人朋友在欢乐喜庆中,一起迈向全新的生活。记得小时候,春节是跟着大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