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秦岭脚下,这笔“生态账”越算越值!
2025-09-23 11:20:24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从灞源镇民宿的红火,到辋川镇产业的兴旺,再到终南林场的生态向好,蓝田人用实践证明——

  新华社记者 张斌

  秋收时节,秦岭脚下的西安市蓝田县灞源镇青坪村,村民方毅和家人终于能在忙碌一夏后稍作停歇、算算“收成”。

  被秦岭环抱的灞源镇海拔超1200米,气温比西安市区低10摄氏度,是避暑胜地,生态旅游是当地人增收的主要来源。

  “游客天天爆满,还要排队,3个月足足赚了10多万元。”36岁的方毅曾在西安打拼10年,2023年,他与父亲深谈后决心回乡拆掉自家老旧土房,建起崭新民居,转型开办民宿。

  他家民宿没有奢华的装修,却藏着最动人的生活本真与自然之美:房前屋后的青菜鲜嫩欲滴,散养土鸡最受欢迎,站在阳台远眺,秦岭的青翠山峦尽收眼底。

  尽管忙碌时常常脚不沾地,但他始终坚守着一条“铁规”:厨房必须安装油烟分离器、油水分离器,污水管要全部接入村里的污水处理设备。“再忙碌也要经常检查这些设备,全村人都这么做,没有例外。”方毅说,“游客来村,图的就是这山清水秀。要是环境被破坏了,再精致的房子也留不住人。”

  生态是生存之本,也是发展之基。蓝田县的秦保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3.09%,涉及17个镇街,216个行政村。近年来,蓝田不断带动群众“护绿换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谁破坏环境,就是砸了大家的饭碗。只有把生态保护好,这碗‘生态饭’才能吃得长久、吃得安稳。”青坪村村民方四海的话朴实却深刻。

  如果说灞源镇的生态账是“守护与经营”的平衡,那蓝田县辋川镇的生态账上,则多了“文化+产业”的增值密码。

  秋日的辋川河畔,“欹湖东路”的路牌带着诗意,相传唐代诗人王维手植的银杏树泛黄,与“辋川二十景”遗址的标识牌相映成趣,仿佛将千年前“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的意境,重新铺展在世人眼前。

  “王维留下的文化宝藏,加上秦岭的生态底色,这是辋川独一份的‘家底’,丢不得!”辋川镇党委书记张毅说。

  “这些年,不少客商带着大投资找上门,但我们反复评估后都婉拒了。”张毅坦言,不是不渴望发展,而是深知,那些可能破坏生态的项目,即便短期能带来收益,也会毁掉辋川的未来,这种风险必须杜绝。

  舍短期之利,求长远之益。辋川镇“弃大项目”,转而深耕当地诗意文化,培育适宜的特色生态产业,发展气象日新。“游客冲着王维的诗、辋川的景来寻脉,临走时还会大量购买村里的核桃、板栗等土特产。”辋川镇81岁的退休教师李海燕说,文化与生态交融,让辋川的吸引力愈发持久。

  生态向好,产业随之兴旺。在辋川中药材种植基地,天麻、黄精等十余个品种陆续采收,15个村的村民握着这把“产业钥匙”。当地村民说:“好生态种出好药材,价格也硬气,这生态账算得越来越有奔头!”

  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精心守护。在蓝田县终南林场,55岁的程平西站在智慧护林调度中心的大屏幕前手指轻点,无人机传回的画面里,松柏交织,景色宜人。

  “最近林麝、麂子常来浅山区活动,它们敢下山,说明人为干扰少,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程平西语气里满是自豪。

  西安市蓝田县山区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常建权介绍,如今的蓝田129名网格员穿梭林间,34架无人机定期巡航,已形成“空天地人”一体化管护模式,守护着上千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域。当地森林覆盖率从过去的稀疏状态,跃升至如今的57.43%。

  秦岭脚下的每一笔生态账,都连着民生的温度,更连着未来的方向。从灞源镇民宿的红火,到辋川镇产业的兴旺,再到终南林场的生态向好,蓝田人用实践证明:生态账越算越细,发展之路就越走越宽;生态账越算越实,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