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李洛发自古以来,厨房都是女人操持。西汉才女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恋时莞尔一笑说:“自此长裙当垆笑,为君洗手作羹汤。”官宦人家的妻妾不进厨房,饭来张口,指咸说淡,那是另一回事了。女人“做羹汤
□宋东涛赶在照相机发出“咔嚓”声之前,一只黄色的中华田园犬傲娇地出现在镜头里。拍这张照片时,父亲也才二十来岁。这张摄于五十年前的全家福,被父亲珍藏在影集里,照片左边有一只狗,它半蹲在地上,竖
□晓枫在我老家陕北,家家户户门前硷畔上都长着槐树,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贫瘠的黄土地上繁衍生息,给黄土高原增添着绿色。每到花期,一串串洁白的槐花挂满枝头,洁白如雪,朴素明亮,乡村的空气中弥漫着素雅的清
□白杨给父亲写过几段文字,对母亲却没说只言片语。眼看就到了母亲诞辰百年,心里就越发愧疚不安。和母亲一起生活的二十多年里,我的记忆是零碎的,也只能说一些片段。在我看来,母亲除了农活和家务外,用毕生的精力
□李松梅“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今年夏天好像来得比往年慢一些,没有轰轰烈烈得来,反而更温和缠绵一些。四月的天气还是忽晴忽雨,伴随着春末的一些冷风,“倒春寒”使人们迟迟无
□同亚莉上学时学到“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这个成语,只知道它的大意:任何事情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即便所谓的坏事,使人当时遭受了损失,但也有可能因此而得到另外一些好处。反之亦然,好与坏在一定情况
游子常常归来又归去,流淌于家与家之间。难免感叹,每次相聚总是匆匆,离开的时候,自知许久无法聚首,总要带点家乡的东西当做念想。丹凤的葡萄酒、木耳、核桃等土特产自不必说,临了还会加上一句:“给我弄点牛
面花,又名花馍,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民俗礼馍,也是典型的民风、民俗产物,已有千年历史。它是用小麦磨制成的上等面粉经和面、发酵后,采用揉、擀、切、剪、压、捏、贴、点彩等多种工艺手法,加工蒸制而成。
□李斐 中交人像浪花朵朵奔向母亲的山河我们为祖国建路桥路桥是梦的依托 中交人像远航的帆紧贴母亲的心窝我们为祖国建港湾港湾是爱的诉说 中交人像春天的花朵开在母亲的山河我们为祖国建家园温暖每一个角落 中交人有
□诗村 大地铺满了初夏的绿毯把一种希望写在了地平线的尽头缀满思念果实的树把许多青涩挂在弯弯的枝头 云彩飘飞在蔚蓝的天空石榴花染红了季节的脸庞彩蝶舞动翅膀把一封悠长的信札带给了远方的爱人 暖风梳理着躁动的
□春草躲尘御寒觉春深,云重雨涟夏已临。芳菲犹韵草木碧,静听蝉鸣陌上熏。溪头烟柳密作阴,蓬里莲花绽笑吟。飞流入江飘船歌,紫藤架下茗入心。
□董建成千年炉火不夜城,五彩烟霞胜。瓦罐垣墙曲幽径,绘丹青,陶瓷铺的金光映。古窑陈列,叠层密布,脚下宋元清。
□宋阿曼游记随笔原本不算困难的文体,但写云南是困难的,无论是谈论自然景观还是历史人文,都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好像必须做足案头工作才能开口讲述。云南的丰茂、多元与神秘,在召唤与之匹配的知识与经验,这种气
□马本源在后柳水乡,一个人独坐炉前,烧上一壶沸腾的热水,然后将初产的茶叶抓上一小撮,放在水里洗干净,放在泡壶里,再倒上滚烫的热水。看着茶叶在碧水中沸腾,一股幽雅的茶香扑鼻而来。进入肌肤,立刻感到神清气
□宋笑谊北方的冬天灰蒙蒙的,是水泥墙的颜色。道路、民房、操场都陷入了沉默,只有建筑背后的田野露出一点不一样的彩色。沉甸甸的土地在秋季将饱满的生命一批批地吐出,此时正拥着轻盈的躯体安心休憩。浓密的绿、闪
□李瑞华 那晚我们围坐在篝火旁路边有荒草和百合风声在呢喃像喋喋不休的恋人火焰发出的火苗是你眼里的光是对万物的欣喜 此刻,你高举着手望着星空仿佛在默读一首关于誓言的诗 这突如其来的爱像一阵清风像春和夏交替的
□杨恒艳四月的花香令人心动,春风掺着温柔,春有约,花不负,春的浪漫怎可辜负。我和同事相约丹凤,惊喜与期待在心头荡漾,孕育了一颗期盼的种子,两个半小时绿皮火车的“慢旅途”,来到美丽山水小城&mda
□魏增刚这是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阳光灿烂,微风习习,草木茂盛,月季、芍药竞相开放,人们换上轻装外出踏青赏绿、观花品景,天地一派和谐。在这样的日子里,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我依然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昨天白
□刘颖红一夜间,沙尘暴如域外狂魔,突袭了八百里秦川,空气中弥漫着土腥味。气温骤降,与前几日的桃红柳绿判若云泥。过曲江,沿浐河上鲸鱼沟,车子在湾子村拐了个弯。湾子村,西安灞桥红旗街办的普通村落。二十多年
□李永恩谷雨过后,一个明丽的清晨,我和朋友正兴致颇浓地在野外踏青,忽然,“快黄快割,快黄快割”,这亲切熟悉、悦耳清脆的叫声,响亮地飘进耳鼓。“啊,快黄快割!”几乎在同时,我和朋友都
□兰芷“狠”,在西府方言读四声,意指一个人做事贪多,踏实过头。用这个字来形容母亲,可谓恰如其分。小时候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看你妈,狠天摸地的。”母亲干起活来的确够“狠&
□冯鸽多年来,文化诗人薛保勤创作了大量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诗歌,其中60余首诗歌,如《送你一个长安》等经由谱曲广为传颂,成为当代诗歌创作走向大众文化领域的成功案例。其诗歌创作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美颂精神,带有
作家陈红在出版散文集《活成你想要的样子》、报告文学《桃李天下》,为电影《云中谁寄锦书来》片尾曲作词,以及随笔《猫性的女人》等屡见报刊的积淀,主编《国际教育周刊》之余,又出版了诗集《海马不是马》。如今的
好散文是和自己说话,说自己的话。读马拉的散文,常有此感受,与书同名散文《一万种修辞》极为强烈。说苏子美汉书下酒,周作人以文为饭。马拉以文解郁,大男子主义,不顾“小苏”愿不愿意,不厌其烦地和人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学写毛笔字,就知道柳公权是我们铜川市耀州区的历史名人,唐代大书法家。至于他的生平故事,则一无所知,直到读完和谷老师的《真书风骨·柳公权传》,才知道柳公权不仅仅是位大书法家,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