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乔麦车像一只羚羊在山峦间奔跑,重峦叠嶂的山脉将我们包围,山峦如同母体,我们如同母体里的婴儿。阴霾的天空洒下金色的阳光,普照大地万物,一切明亮如新。车窗外的植被如迟暮的老者。车内洋溢着与窗外不同的气息
华山,如一座擎天巨石,矗立在华夏大地上——峰峦叠嶂与天庭相接,道观香火与地气融合。华山,以其雄姿灵气,吸引了古今数千年的文人墨客。自古名家登览于此,赏尽天下壮观,情溢于山,抃舞狂欢,神游物外
在陕西安康文坛,李永明先生的名字出现在《安康日报》频次是比较多的一位,由此可见,李永明先生是位勤奋的业余作家。他写新闻、小说,但更多的是写散文。他无论写什么样的文体,都有出彩的地方。李永明先生笔下的散
看到最新出版的《安鸿翔书画作品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十分高兴和自豪。因为安先生来自我的家乡——咸阳永寿县,也是他人生进入耄耋之年,将自己数十年书画创作与探索的珍贵资料的一次集中展示。在
不久前,在第二届全国国学书画展开幕式上,有幸与王安泉先生相识,一见如故,并意外收获了他惠赠的大著《尚善》,几乎一口气看完,受益匪浅,启示颇多。首先,这是一部尚善、崇文和守信的书。该书真实记录了大善人王
廉涛先生是民航系统的业余作家,多年来担任高管,于行政公文娴熟老道,业余又一直徜徉于文学。尽管他生长在秦岭黑河边,较长时间工作在陕北,但他一直向往大海,这片大海,是黄土高原苍茫凝固的大海,是云水滔天的大
□冯敏生云朵在天上,牛羊在山上,放牧少年悠扬的树笛声,也在山上飘荡。山的那边是山,山连着山,放牧少年的牛羊,似乎永远走不出这山连山。“高高山上一棵松,松下有一小牧童,牧童的鞭声清脆呀,每天行走在绿
□杨映锴上小学时,每到周末,我都会去农贸市场门口的报刊亭里看书。这个报刊亭不大,但摊上却整齐地堆放着各类报纸杂志。报刊亭的经营者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婶,在我印象中,她总是喜欢安静地坐在一旁的小竹椅上,默
□王蓓蕾在乘车途中,我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前方车辆的后方有“若有战,召必回”“我曾是一名军人,如果有需要请截停我”等诸如此类贴纸;在浏览社会新闻时,也频频看到现役军人、退役军人
□秦永毅这件事发生在四十多年前。那时,她十一岁,上小学五年级。周末,母亲带她坐一个远房亲戚的顺路拖拉机从几十里路外的乡下赶到县城,给在县政府上班的父亲拆洗换季被褥。被褥拆洗完了,距离亲戚拖拉机回乡下的
□朱维在东坡煤矿的四年时间,是我心中不可替代的一段记忆。1985年,我二十几岁,正值青春如火,用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在500米深处寻找太阳。38年后,在我大妹的鼎力支持下,又重新回了一次东坡煤矿,寻找自己当
□赵云中父亲的中医诊所开设于古镇。古镇何处?大名鼎鼎的“小汉口”,一座名燥汉水中上游的千年古镇——蜀河镇。蜀河镇的前街是商业区,店铺林立,尤其是中城门口附近的中街更是商贾云集,人流
炎炎夏日,气温渐高,当骄阳炙烤大地的时候,各地的凉粉便也开始现身了。尤其是在熙熙攘攘的庙会上,秦腔狂吼、艳阳高照,小吃更是琳琅满目。鸡蛋醪糟、豆腐脑、麻花、粽子、甑糕,当然,也少不了消暑的凉粉。小时候
□秦继芳初次识得荷花面,是在《汉乐府·江南》一诗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那时,我还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乡村小女孩。刚入
□张勇 乡村伏天那些旺盛的藤蔓翻过时间的篱笆墙开始蔓延季节碧绿的诗行 农事有些着急那顶白草帽,让稻草人惊喜乡亲们的心与风一道穿过玉米地 庄稼笑了,敬礼的稻子饱满滚烫的阳光五颜六色的菜园乐出笑脸与欢快的鸟
□杨晓茶,可饮,可吃……今年入夏后,长安雨水充沛,时期较长,所以吃擂茶的时间也比以往有所推缓。擂茶又名三生汤,是饮食文化中一道醇厚独特的风景。擂茶是中国最古老的茶俗,但这一称谓直到宋代才见
□白杨自打娶妻成家,一直居无定所。十五年余,八经搬迁。年逾不惑,始得一居。尽管妻儿跟我吃尽了苦头,但毕竟还算有了自己的房子,倒也可喜可贺。迁居的前几日,托文联大可老兄写了“何须金屋玉堂方称杰构,就
□秦和元多雨时节,天气闷热潮湿。我每天早晚散步时,总看到燕子在步行街低空飞行。步行街东西走向,绿树葱茏盎然,紫薇鲜艳绚丽。燕子飞舞着,收敛翅膀,一个转身俯冲,旋即张开双翼,几乎掠地飞行,又箭一般向上向
□周树红商南金丝峡景区最靓丽的景观是峡谷水景。走进金丝峡,就进入了水的世界。从峡口仙人湖到马刨泉,从月牙潭、太子池到白龙湖;从黑龙口漩涡潭到九龙潭和蛟龙潭,从百尺水槽到月牙峡百米深渊;从锁龙瀑布、连环
一个三四十岁的小伙子站在医院手术室门口,默默流泪。
每个季节都有属于它的性格,春天是害羞含蓄的小姑娘,心里纵有万千想要出逃的想法,但总喜欢在无人的角落里悄悄探出脑袋,只是眨眼的时间,就又消失不见了。相比于春的羞涩,夏天犹如热情奔放的舞者,站在舞台上跳呀、闹呀,肆意挥洒着心中的热爱,不辜负在场观众的期待。
□朱金华对于乡间小路,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家住山野僻壤,我打小就领略过“开门见山”的别样内涵。从晃悠学步到生活工作,总在乡间小路上奔走,纵然有些停歇,也是在为行走蓄积力量,以期欣赏到更美的风
□杨恒艳姑母:展信舒颜,见字如晤。在这样一个等闲而又庸常的夜晚,大梦初醒时分,像唇齿留香般仍在回味梦里的您。梦里的您莞尔一笑,轻颦浅笑的韵味让我沉醉,含辞未吐,气若幽兰,道不尽的千娇百媚,在我伸手想要
□肖遥听说,我大伯曾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大伯第一次大放异彩,还是他上小学时。有一年过年,全家团坐在炕上,炕难得烧得热热的。大伯说:“我来说个书吧。”他讲的是薛仁贵征西的故事,全家人都听呆了。那
□刘平安中国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习惯是如何重要,一个人如果有了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生活,就会让其受益终身,习惯是一种顽强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