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童谨袤电话铃声在夜晚响起,我刚刚洗漱完毕,正准备休息。拿起电话,我听到一个苍老而慌张的声音。“刚子,你说你出门只是一小会儿,现在已经半夜了,咋还没回到家?”我疑惑地回应:“大爷,你可能
□唐艺霖窗台上闲置的杯子里,不知什么时候被我弄了一点土,原本打算闲时养一株花儿草儿,但一直没有行动。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土中长出了一个幼小的植物,我想,也许是一株野草吧,既然它来到了这个闲置的杯子里,就
□郭昕悦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北姑娘,我一直有一个奢侈的愿望,那就是去海边看一场盛大的日出。前段日子终于等到机会,与好友共同策划了一次海岛旅行。“我们一定要选一个晴天,去海边等待日出哦!”出发
□刘军峰桃李满天下,这是每个老师引以自豪、值得炫耀的地方,也是他们辛苦育人的丰硕回报。他们一生手持教鞭,站在三尺讲台时会有两种爱存在,一种是对那些不落学习成绩但又调皮捣蛋这类学生的爱,这是一种“恨
□张桂英“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相信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遇到一个难以忘怀的老师,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为我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我们在生活的大风大浪中勇毅前行。写作
西红柿泡馍。地处关中与陕北过渡带的宜君,因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帝国君王在此兴建避暑行宫,而有“宜君”之称。它不仅是一座避暑之城,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美食之城。酥脆的皇后椒叶馍、鲜嫩的彭祖豆腐泡、香
会龙山没有衡山的秀丽清幽,也不如泰山的那般巍峨气魄,更比不上华山的奇秀险峻,但会龙山是“益山益水”的代名词,是益阳旅游文化的一张名片,是益阳人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会龙山位于资水
□王慧春“人有两颗心”,当然不是生理学角度的一个人真有两颗心,这是电影《孤注一掷》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源于自己的不甘心,互联网程序员潘生,升
□孙剑波 用烈日的情怀感受一颗煤粒的热度这些来自地层深处的精灵要在一炉滚烫的水中舞动火焰的腰肢 让黄昏的灯火和天边的星光接壤一起闪到天亮在车身交会处煤场接卸工胸前的荧光条与黑夜里的路标一样醒目它在提醒每
□王连生 一手牵着南方一手挽着北方栉风沐雨挺起脊梁见证沧海桑田历史巨变 向南望烟雨杏花桨声悠扬甜甜的侬语那是女儿婉转的歌唱 向北望黄土高坡万马奔腾粗犷的原野那是儿子驰骋的疆场 你是父亲的山昂首在祖国版图的
□任舒不知不觉,夏日的欢笑犹在,而秋的萧索之意渐渐袭来。起初并没有什么不同,唯独林间路开始镀上了一层金黄的色泽,有风开始挟裹着那枯黄的落叶起舞,而身边的同事们也开始换下了凉快的短袖,穿上了能够挡风的衣
□刘汶熙有人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脚。生活既可以是三月的风、六月的雨,“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的浪漫,也可以是市井生活里,寻
□邹佩一场秋雨一场凉。近几日,下了几场秋雨,天气瞬间转凉了。平日里燥热的西安城也跟着降了不少“脾气”下来,让人欣喜不少。家门口有一排硕大的梧桐树。夏天的时候,桐树叶子又大又葱郁,它的叶子呈裂
□同亚莉金丝峡的秀美,在我从金丝峡回来后,就一直深深地植入了我的脑海,清凉了我一个夏天。为了躲避城市的热浪,又不想去近处熟悉的地方,我脑海里转来转去,突然闪现出了金丝峡三个字。金丝峡对我来说,也是慕名
韶华如驶,不知不觉已年过半百。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我走过很多路,童年玩耍的湖边小路,那是充满快乐的路;学生时代骑车往返十余里的路,那是伴随成长的路;数九寒冬一锹锹铲出的路,那是大学校园青春热血的路。而这些路加到一起都比不上我最近十余年走过的路,那就是通往矿山的路。
八月,秋天如约而至,虽然暑气亦然,但在季节的年轮里,秋已刻下浅浅的一笔,风中已有了她的痕迹。 拂过稻田的风透露了秋来的消息。嫩黄的稻田,一望无边,秋阳下,焕发着令人心动不已的光泽。秋是丰收的季节
七月是华山旅游的旺季,每天客流量在两万人左右。与此同时,气温也迅速飙升,高达39℃。为了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华山人头顶烈日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罗锦高1983年夏,韩峪中学组织教师上华山。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年轻脚力健。进了玉泉院,我好奇心特强,贪看古木寺庙、碑刻古迹,尽享林阴清风,鸟语蝉唱。进入山谷,高低峰崖,仿佛一下子收拢而来,陡增几分压迫感
□春草天河冷冷两重隔,彼情深深难相悦。冰蟾未必断肠处,鹊桥度佳许几何?
□张韵春夏天,是百荷园最美丽的季节,也是最繁盛的季节。百荷园位于南京高淳水漫城的一角,是一片被荷花环绕的世外桃源。每年夏季荷花盛开时,游客纷纷涌入百荷园,尽情领略荷花的美丽与神奇。我特意挑了个温凉点的
□碑林路人很多时候,我喜欢独自坐在原上,守着黄昏,看夕阳慢慢滑过城市傍晚的天空,轻轻地伤感那一份辉煌跌入谷底时的绚烂。很多时候,我喜欢在静静的夜里,默默地读自己,默默地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只有在这样宁静
□刘向月淅淅沥沥的,早晨五点多醒来就听到雨声稠密,秋天的第一场雨就这样来了。从阳台的窗口看出去,是一成不变的楼群以及停满院落的汽车,行人打着伞静静地走过。南边的低楼顶上,露出一个山头,青翠的树木群里,
□严维佳刘家窑,一个很土气的地名,却是三十年前我生活居住了一年多的地方,也是曾留下我青春记忆的地方。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边上的刘家窑,曾是北京城南一处不算十分繁华的仓储物流和商住区,颇有名气。这里据
太白山,我已经上过两次,但是还想再上一次。之所以如此,是为了打开一个心结。
□刘曹凯大学时,校园旁边有一处大院,院子里汇聚了各色小吃摊和饭馆。有时错过了食堂的饭点,大院就成了我们必然光顾的地方。我的学校在西安北郊,大院和学校中间隔着一片桃园。每次下课,我们都要从开满桃花或者挂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