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母亲大人膝下》这本书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和鲁迅博物馆深度合作产生出来的一本精品书,是鲁迅致母亲信存世最完整、最全面、最原生态的呈现方式,体现了博物馆收藏的丰富和出版制作的精良水准。自面市以来,这本书
著名作家贾平凹(左)指导《职工文艺》著名作家阎纲先生题词著名作家周明先生题词古都咸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这里涌现出诸如马融、班固、王恕、班超等历史文化名人。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使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
万里黄河如画,贯中州,银河直上,海溟俱下,裹住泥沙翻巨浪,气势奔如骏马;待风和,温文儒雅,九曲天波开两岸,遍桑麻,尽仙家房舍,比若母,养华夏,文章今古从无罢。也包容,自家儿女,贤良奸诈,送几多风流娇客
父亲离开我们已有五年多了,但我却未曾停止过对他的思念。一直以来,他那田间地头忙碌的背影,他那略显严肃的面容,他那最后的日子见到我时的一丝喜悦和深重悲怆……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是带着无
撞入西栅的怀抱,真的很偶然。比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来得突然和被动,为了陪朋友散心,在一个初夏的晚上,行装都没收拾直接打车到机场。已近十一点,机场大厅空落落的,直奔人迹寥寥的服务台,对方笑
年轻的时候,机会很多,很容易就会做出一点工作成绩,动不动就沾沾自喜,还以为自己很聪明,“给一个杠杆就可以撬起地球”,一路平顺走过,无知无畏,无慎独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过不懈努力积极
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舅家的亲朋好友说,姨哥和谷在省城西安当作家,是很有出息的。去大姨家时,也与去其他亲戚家不同,总惦记着翻看姨哥和谷出版的散文《原野集》和《无忧树》等。上初中时,根据姨哥和谷的成名作报
人的个人爱好,往往是在少年养成的。一旦养成就像把自己卖了一样,拉是拉不回来的。 我从小就偏爱那种爱思量的人,觉得很有趣也很神秘,更奇怪这种人为什么总是皱着眉头,凝神、发呆、不语,似乎被什么东西缠
父亲一生素衣节食,不喝酒,不抽烟,没出过远门,更没有一次像样的长途旅行。他最贵的衣服就是那件不超过三百块钱的羊皮棉袄;他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他工作的煤矿。他最大的心愿是退休回到农村,陪妻子逛庙会听大戏
——读安黎精短散文汇集《别样的发现》 function anounce(){ var txtcon = '维克多·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读书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非需要花费时间。通过读书在别人的思想基础上,提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以活字排版的印刷法,图书也就此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各种版本的古籍以及时人的著作,都大量印刷出版,许多文人亲自校对书籍,以正谬误,然后分类收藏,由此诞生了许多的藏书名家。
李诗顺注定与镜是有缘的,小时候长在小河边,放牛割草都要对着河水看。长大后当兵到部队,时间不长就当了电影放映员。后来爱上了摄影,端起相机就一发而不可收。上世纪末的一个冬日,我陪江苏客人到延安参观,在壶口
早上五点二十,忽然接到妹子的电话。这么早打电话,心里咯噔一下,莫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拿起手机才知道,妹子的婆婆昨晚摔伤了右腿,现在不能动弹,妹夫上班,无法请假,问我能否帮她把老人送到医院检查。我义不容
瓦上烟,总让人想到江南,白墙黑瓦的江南——石板小巷,一片片的鱼鳞瓦,还有那阴雨连绵、朦胧如翳的梅雨天气。雨,一直在下,不大,细细的、密密的、软软的、柔柔的,如烟如雾,轻轻地落着,缠绵地绕着,
老家的阁楼,对于我是个神秘的所在,它上边是什么模样?都珍藏了哪些家什?我全然无知。只记得八一年秋,父亲准备了砖瓦木石盖房子,随后在两屋过廊的隔墙上棚了此楼。平素,家里人不大问津,全由着他搭着木梯上上下
小时候,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做加法题,用手指数,手指不够用,连脚趾也算上。旁边缝缝补补的母亲就笑,说:“好好上学啊,以后要是不识数,叫人家卖了还会这样笨手笨脚帮人家数钱。”母亲还说:“燕子
1927年2月,正在美国学习的梁思成给父亲梁启超写信,就自己和弟弟梁思永所学专业(分别是建筑史学与考古人类学)对于国家民族进步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进行询问。对此,梁启超作了斩钉截铁
陈塘关明嘉靖三十八年浙直总兵卢镗题字“六国来王处,平倭第一关”宋宝庆《四明志》定(镇)海县境图1979年5月,为庆祝建国三十周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了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
阴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节日。如果从有雏形算起,这个节日至少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端午又名“重五”。据南朝梁人吴均所撰《续齐谐记》讲,这个节日当起源于纪念屈原。于是乎,人们一
——歌曲《十唱共产党》的诞生 function anounce(){ var txtcon = '在全国人民热烈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人们不能不想起1958年享誉全国歌坛的一首歌曲:《十唱共产党》。这首由我
---写在父亲节 此刻,我在给我逐渐老去的父亲写一些文字。触动我的是一个节日——父亲节的到来。 这些年,借助一些节日,诸如“母亲节”“父亲节”等,子女把对父母
只有到了延安,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延安大山的风骨。这山,不雄伟,不挺拔,不险峻,既无“五岳”的特色,也无其他名山的性格;这山,却给人一种感觉,一种浑厚的感觉——粗犷而荒远,冷峻而雄浑
每年的五月下旬,耳边布谷鸟与“盼黄盼割”的叫声此起彼伏,一个重要的节气“芒种”即将来临。对于种麦子的关中农民来说,龙口夺食的夏收无疑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在机械化还没有普及的年代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每年六月,是故乡冬小麦成熟的季节,麦田一望无边,麦穗颗颗饱满,微风吹来轻拂面,金色麦浪舞翩跹。这种在火热夏天才有的成熟景象,我已经十七年没有看到和经历了。 十七年前的六月
儿时养成的习惯往往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 我从农村走出来,这些年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黄土地,看到成熟的庄稼,依然还会感觉到无比亲切。 这不,麦收时节到了,依旧勾起了我心头无数个关于收割的回忆。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