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陈嘉瑞 东汉从光武建武元年到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即从公元25年至220年,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瘟疫频发期,前后竟持续了196年。灾情持续时间长,传播范围广,程度剧烈。班固的《汉书》中有一句:“献帝
康勤国右一向朋友展示藏品西安城历来是卧虎藏龙之地,高人辈出,不乏能者、强人,也不乏痴狂之人。他们或声名显赫、家喻户晓,或不见经传、默默无闻。有的居庙堂指点江山,有的出没于市井笃定生活。我有幸认识一位活
——读周养俊《大院往事》拿到周养俊先生的新书《大院往事》,马上翻看起来。这一翻就放不下来,仅从目录上看,就让我心旌摇曳、思绪万千;再看具体篇章,甫一进去、就出不来。此时的心境可用四个字来形容
我是一个不甘于心灵寂寞的人。然而,我身边的人却大都在金钱的大比拼中忙得不亦乐乎!挣钱过日子,这是生活之根本,与我,总感觉生活似乎还缺少点什么。基于周边特定环境因素,愿与我聊天、谈心的人是少之甚少。是啊
——读刘思凯《当代书法现象论》 近年来经常练练毛笔字,一来可以丰富业余时光,让内心平静下来,让心态平和起来,还能养生;二来通过临帖写字,提高自己的书法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有时工作上还用得着。汉
□段增旗 三月下旬,香椿淡淡的香开始在四处散漫。去菜市场买菜,总会看到被捆成小团的香椿,齐整地摆在竹篮子里,等着客人前来挑选。早春的香椿嫩而香,凑近,满鼻都是春天的气息。拿在手里,竟不忍触碰,生
□柳影 樱花舞 (曹峰摄)疫情袭来,勤开窗渐成习惯。这日清晨开窗,探头一望乐了,楼下的樱花开了。戴上口罩手套,拿着卡片相机下楼,算不上高大的樱花树,花开得热闹,粉红似一团火,像一片晚霞云朵。阳光斜照暖意
□刘向宁 儿时的记忆中,我家有一支口琴,那是父亲的口琴。 那个年代,全村只有一台电视机,每天黄昏忙完农活,大家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看电视,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就是那时唯一的音乐,也是当时的流行音乐。
□徐祯霞 母亲和父亲相继过世后,我们给他们的坟前都立了碑,以示纪念与感恩。 日子渐渐好了,大家生活都宽裕了,弟弟提议,给太爹爹立个碑,太爹爹的坟上连个碑都没有,知道的晓得这是个坟,不知道的还当
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名将,戎马一生,战功卓著。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此后岳飞战功屡屡,收复大片失地,以致金兵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绍兴十年
提起段祺瑞,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军阀,尤其是“三一八惨案”中对爱国学生的镇压,将他永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历史上的段祺瑞要远比这复杂得多。段祺瑞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
熊向晖(右)与周恩来(左)在中国共产党的情报工作史上,出身官宦之家的“龙潭后三杰”之一——熊向晖是一位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人物。1937年初,年仅18岁的熊向晖,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开启了跌
□沈伟东 王成祥的长篇小说《黑与红》2020年1月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刘庆邦评价这部小说是“抒写当代矿工的雄浑乐章”。贾平凹对这部小说作了推荐。 王成祥在创作谈中说,《黑与红》里的鳌北煤矿
□石春生 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狂风暴雨突然袭来一只雄鹰在空中自由飞翔时而展翅歌唱时而舞姿多彩它眼睛俯视着大地上山山水水显露出大爱的表情 群山仰望着雄鹰举起手向它深情敬礼赞美它不畏强暴的精神江河望着雄鹰激
□赖家斌 我的老家在汉滨区西南边陲牛蹄镇双桥村,这里沟深坡陡,树木蔽日,一条羊肠小道沿坡而上掩没在杂草树林中,祖祖辈辈肩挑背扛也没能走出条平坦的路来。好在党的利民政策惠及,村民们通过生态搬迁、移民搬迁、
□均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浆水菜是最熟悉不过的食品了。虽然如今大城市的一些餐馆把浆水菜作为特色菜品,但在广大的农村,尤其在关中各地农村,浆水菜依然是日常生活里的一道家常菜,但由于二十多年的市场经济,农民
□石秉宪 先生陈艺,陕籍咸阳人。少年从军,为“军护”(护士),自有“南丁格尔情结”;再当教员,“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后做馆员,干着“为他人作嫁衣”,与“燃
□王红利 总是做着一个关于江南的梦,这个梦,轻灵而空濛,细腻而缠绵。总想写关于江南的诗,但却迟迟未能下笔,只怕词句过于苍白无力,辜负了这大好春光,也怕写不尽心中的绵绵情意。未到江南时,对它有千般想象,最
□付增战西安城里的寺庙着实是不少的。大慈恩寺、荐福寺、大兴善寺、青龙寺、香积寺、卧龙寺、广仁寺、云居寺……汉传的、藏传的、和尚修炼的、尼姑参禅的,这几年来我都齐齐走了一遍。那时候尚不知道寺
——与女儿一起观看《战“疫”故事》□王慧春 家国清明,全国哀悼之日,我与女儿一起观看由张国立讲解的《战“疫”故事》,女儿和我泪流满面——有为73岁高龄仍奔赴
在浮躁的当下,我们常常在网上买书,快递上门,省时省力,但即便如此,我还是会带小孩时不时去传统实体书店看看,在图书馆、书店选书、购书自有它的乐趣,那是网购体会不到的。 走进弥漫书香氛围的书店,身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天,鹅黄的柳絮将阴郁的天空渲染成盎然的绿色,刚从寒冬中走出的人们,仿佛穿行于屋檐下的春燕,开始了一年的忙碌。一天早上,我突然接到了地区文创室一个叫高信的人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地区
□毛雅莉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一日三餐的烟火氤氲。疫情期间,足不出户,宅在家学美食,与食物相濡以沫。在这场疫情中,也唯有文字和美食能治愈宅在家的各种焦虑和不安。何以解忧,唯有美食。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
□王庭德春暖花开为你而来。农历二月二十八,疫情之后,安康市图书馆恢复对外开放之日,也是自疫情以来,我第一次出去吃饭。大年三十那天,一直下雨,我一直闷在宿舍读书,或者看网络电影来打发时间。晚上有朋友冒雨
□野山四舅的果园子紧挨着村子的西头,二三亩地大小,里面有桃、苹果和核桃。果园子没有围墙,四周是一圈稀稀疏疏的花椒,这里民风淳朴,从来没人进园子偷摘,每当果子成熟的时候,四舅会先卸下两笼,用扁担挑到村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