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
新安江的水汽被暑色酿成黏稠的琥珀,将皖南的草木染得愈加浓翠,远山如砚台上扫过的笔峰,随着车行渐近,缓缓显出青墨的痕迹。大巴车转过最后一道山梁时,母亲正探着头向外望去,窗外的景致在她的眼眸中闪着绚丽的光,悄悄洗去了麦浪里劳作的疲惫。
母亲一直想去江南走走,但脚步却总在灶台的烟火、洗衣盆的水花里打转,少有的出游也是在照顾幼时的我。而今,我终于定下这趟皖南之行,在盛夏的尾巴陪母亲看看心心念念的山水,从母亲期待的神情中仍能看到她年轻时的神采。只是如今,我成了“稚嫩”的母亲,而母亲则是兴奋的“孩童”。
屯溪刚过,阳光懒洋洋地洒在青山上,形成一幅金绿交织的画卷,母亲摇下车窗,蝉鸣带着夏天的炎热扑面而来。稍作休整,我们便步入西递的小巷,虽是夏天,它却藏在浓荫深处,石板路也透着一抹清凉,巷弄两侧的马头墙伸着檐脚,青苔裹着一身风雨的华袍伏在墙上,像大户人家晾晒的绸缎。山风拂过,花枝摇曳作响,鳞次栉比的村落宛若水面浮动的小船,载着徽州人“晴耕雨读”的旧梦。
跨过一道月洞门,半亩荷塘映入眼帘,荷叶上的水珠似坠非坠,惊起的涟漪与墙上斑驳的窗影叠在一起,分不清是水在动,还是时光在流淌。“小时候带你去公园,你总说荷叶是绿裙子。”母亲笑着看向我,眼里的光比水面的波光还要明亮。池边的石桌上妇人低头在竹篮中剥着莲子,母亲看出我想吃便过去问价,妇人笑着摆手说不要钱。我捏起一颗刚剥好的莲子,嫩白的莲肉上还沾着莲心的苦,舌尖触到一丝清甜,恍惚间就回到了年幼时,和母亲在池塘边嬉戏的时光。
午后来到宏村,听导游说起宏村的“牛”型布局,我们不时惊叹连连,粉墙黛瓦的屋宇堆砌起敦实的“牛身”,月沼与南湖像“牛胃、牛肚”,蕴藏着清波;水圳则像“牛肠”般蜿蜒,九曲回环顺着街巷的脉络漫开,一路串起家家户户的门庭,守护着这片世外桃源。细看那些马头墙下,砖雕上精致的花纹透着匠人的巧思,门楣边晒着寻常的衣裳,一半是巧夺天工,一半是人间烟火,早已借着这山形水势融为一体。
街角处一户人家正在做米糕,蒸笼里冒出的白气裹着甜香飘荡在巷间,系着围裙的阿婆掀开蒸笼盖,招手叫我们过去:“刚出锅的,尝尝?”母亲接过来烫得搓手,却还是先递到我嘴边。米糕的甜带着桂花香,暖得人心头发烫,阿婆又端来一杯黄山毛尖,说是必喝的徽州风味,啜一口唇齿留香,我和母亲很少有这样悠闲的时刻,什么也不用做,就静静地瞧着雕花窗棂外的景色,在舌尖漫开的清香中感受徽州的柔情。
月色弥漫,母亲也累了,枕着我的肩打盹,偶尔絮絮低语着过往的生活,曾经呵护我的港湾,此刻正安然停泊在我稚嫩却坚定的臂弯里,这静默的依偎,连同旅程中所有的景色一同沉淀在我心间,久久不散。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