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小时候,能吃上一顿小米蒸饭是一种奢侈。我常常吃的是稻黍(也叫高粱)蒸饭,既难吃又难消化。偶尔吃上一顿小米和稻黍两样拌在一起的蒸饭,就开心得不得了。现在生活好了,很少再吃小米蒸饭,代之的是大米蒸饭。有时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华大地掀起了全面抗战的怒潮。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纷纷投奔延安,要求参加抗日队伍。其中,有家资钜万的豪门闺秀,有住洋楼、坐洋车的大军阀之女,
最近,国家发布疫情防控“新十条”,防控政策从原来的严防死守变成全面放开。大家说,以前那么严都没隔断感染,现在放开了,新冠阳性到处跑,加上新冠病毒的传染性特别强,肯定有一波感染潮。到时候,几乎人人都会被感染,而老年人因为身体虚弱成了其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危险。听了这话,我马上便想到了母亲。
□王丽梅拈花一笑,是云冈石窟带给游客深深的印象。山西省大同市城西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的云冈石窟,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一云冈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窟
□董建成金蝶逢冬敛,黄巾满树间。原非抒情物,叶落至根还。霜重寒烟恋,银装锦素颜。登高攀紫阁,初雪映南山。
□张桂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道德养成的起点,长辈的谆谆教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优良的家风就像人生的灯塔,伴随我们一
□周养俊洛源,是洛河的源头,在秦岭深处的洛南县。过去,我曾多次到洛南,知道洛南因在“洛河之南”而得名,却是最近的事情,于是就想到曹植的《洛神赋》,想到了美丽的洛神,那条大山深处的河流也就不断
□刘斌武少儿时代,在陕北清涧乡下能看上一场戏、一部电影,听一回说书,看上一本连环画,那就是奢侈和享受。那个年代,乡村人们的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娱乐单调,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多彩。其中,听书,也是听陕北说书。
冬至已至新春不远。“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都知道陕西的羊肉泡馍、凉皮、肉夹馍、面条好吃,但其实在陕西丰富的面食文化中,饺子也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几乎每条小吃街,每个美食聚集地,
生活在加速,这是千真万确的。互联网的浪潮冲来了新型媒介,也让书信等传统媒介退潮。20年前,“文学死了吗”这个话题曾掀起热议。20年后,短视频、知识付费等新型媒介早已深入人心,并快速刷新人们的阅读
古人说,冬者岁之余,适合静下心来读书。窃以为,这是古代交通不便的缘故,不似今人,打个“飞的”,即可南下海岛日光浴、北上冰城滑雪,故只能“闭门读禁书”。 说起岁寒读书,倒是牵扯
□王化文 先生李全庆到我们村任教时,是骑着马来的。我还依稀记得他骑在马上威武的样子。 那是1952年的事情。先生来了后,学校的教育开始正规化了,学校也不叫书房了,而有了正式的校名:澄城县第七乡露井
□张美娥 三毛说:“生命的过程,无论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走这么一遭。” 三毛的人生旅程是丰富多彩的。她曾经因为一份痴爱的失去,差点丢了性命,最终还是嫁给了
□王玉初 老张与老林年轻时是好朋友,一个在政界,一个在商界。花甲之年,二人都从各自岗位上退了下来。 他们有个共同爱好:下象棋。在家下棋总觉得不过瘾,便约到广场的小树林里下,那里有石桌、石凳,还
□马宝学天空阴沉沉的,不一会儿就飘起了雪花。忽然,耳边传来“独步走天下,只为做自己的侠”的歌声。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下雪时,我们一群孩子在打麦场上侠肝义胆、豪情万丈的情景。那时候,每个孩子都有
□秦继芳冬天的早晨,浓雾弥漫。隔窗而望,高楼在雾海中时隐时现。对雾沉思,我的目光逐渐迷离,心绪也随着窗外的雾气飘至遥远的故乡。彼时,我正在距家四十公里外的城市上中专。因为交通不便,每逢周末从家里返校,
□马宝学 天空阴沉沉的,不一会儿就飘起了雪花。忽然,耳边传来“独步走天下,只为做自己的侠”的歌声。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下雪时,我们一群孩子在打麦场上侠肝义胆、豪情万丈的情景。 那时候,
□胡西会 近期睡眠不好,便尽量避免情绪激动。晚上9点半后,不看电视,不翻手机,关上卧室门,在床头灯下看会书,果然有助睡眠。 10点钟,靠在床头拿着一本书看,很快昏昏沉沉。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打破了屋
□杨舟平提起老爷岭,关中西府一带,尤其在凤翔,几乎家喻户晓。它不仅是凤翔千年沧桑的化身,是凤翔深山区的群山之首,还是老一辈人们上岭谋生、割柴换粮、不畏艰险的活见证。父亲曾多次对我提及老爷岭:“老爷
□余显斌暮色四合后,奶奶的呼唤声总会随之响起来,长长的,摇曳着,在这家那家的场院响起,至今仍回响在记忆里,难以拂去。暮色里,一缕缕炊烟升起,有的直,有的弯弯扭扭。我们站在场院里,一个个瞪圆眼睛,眨也不
□郝爽时光如斯,冬天如约而至。冬日难得暖阳,静静地坐在阳台上享受这份温暖与惬意。一片红映入眼帘,是院子里的海棠果。春华秋实,四季流转。历经了春夏的绚烂,海棠树又迎来了一个冬天。虽然树上的叶子已落尽,但
□碑林路人我终于有时间在九月的午后去湖边看那些即将枯萎的残荷。曾经很多次看过亭亭而开的荷花,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残荷。听说,雨中的残荷有一种别样的凄美,于是,我决意要在这个秋后的某一天去看残荷。这一天没有
云岗 著本书以民国十八年陕西大饥荒为背景,多层次挖掘渭北文化,特别是民间生活的独特之处,全方位展现一段波澜壮阔的生活图景和热血沸腾的爱恨情仇。书中多角度塑造出冯得富、冯得显、引才、德才、和才、勤才、俭
这是一部保存了中国西北乡村民间文化记忆的文化读本,也是一部讲述城市化进程下中国乡村现实命运的社会学读本。作者以与农民父母的日常对话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中国西北一个即将消失的村庄和一个中国农民家庭60多年的
杨晓景 著本书是我国首部讲述医务人员成长故事,反映医改40年探索历程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与人的生命、健康、价值和尊严有关的长篇小说。该书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陈灵均为代表的一群医务工作者刻苦学习,努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