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皮肤科医生”与“骨科大夫”
2025-11-17 10:12:44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许晨冰

  柏油路不是冰冷的死物。它有皮肤,会被车轮磨出薄茧,被雨水泡得发胀;它有骨骼,会在重载下隐隐作痛,在冻融里悄悄松动。那些穿着橘色工装的人,是这条漫长生命线上最沉默也最忙碌的医生——他们的白大褂是橘色的,听诊器是铁锹,病历本是路面上的每一道痕迹。

  清晨露水未干,“皮肤科”的诊疗已经开始。高压水枪像在为路面敷上清凉的晨膜,抹布擦过护栏,小心地避开锈迹最深的接缝——那是“皮肤”最易发炎的褶皱。飞虫遗骸粘在标线边缘,得重复又缓缓扫掉;鸟粪结成的硬壳,要先用水软化,再顺着纹路刷洗,力道必须恰到好处。

  最费神的是处理“老烂腿”般的坑槽。他们蹲在路边诊断凹陷的形状:边缘锯齿状的,是被雨水“啃”出来的;底部带碎石渣的,是路基震落的。先用风镐凿去松动的“腐肉”,露出新鲜“创面”,再把滚烫的沥青混合料填进去。铁夯起落间,伤口被仔细包扎——直到路面恢复平整,连阳光的反光都与周围融为一体。

  当暴雨连续冲刷或冻土反复膨胀时,“骨科急诊”便亮起红灯。正如当下,连续两个月的降雨,致使山路被雨水泡软了“膝盖”——路基悄然塌陷,路面像块被压弯的饼干,中间裂开狰狞的伤口。他们运来砂石,像给病人输血一样,每填一层就用压路机碾实,再铺上钢筋网,浇注混凝土。那层灰白“石膏”需要养护二十天,其间他们每天来浇水,如同为打石膏的病人擦身。

  有次隧道内壁渗出水珠,起初是零星的“冷汗”,后来连成了“泪痕”。老师傅用手贴在石壁上摸,能感觉到水流在岩层里的走向——“是岩层里的‘毛细血管’破了。”他们在渗水点打深孔,注入特殊的材料,那些透明的液体在岩层缝隙里膨胀、凝固,像自动生成的“止血棉”。等水珠彻底消失的那天,有人发现石壁上长出了一小丛苔藓,嫩得能掐出水——像是这条“骨骼”终于缓过劲,透出了点生机。

  他们的指甲缝里永远嵌着沥青的黑,手掌的纹路里沉着水泥的灰,但触摸过的路面会记得:那些被填平的裂缝不再积水,那些被加固的边坡再没掉过一块碎石,那些重新描过的标线在雨夜里依然清晰。

  这条路还在生长,会继续受伤,也会继续愈合。而橘色的身影总在晨光或暮色里移动,像给大地的肌体缝补伤口的针,把守护的痕迹,一针一线绣进每寸路面的呼吸里。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