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稻茬白
2025-11-17 10:12:05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杨恒艳

  连绵数日的雨,总算在清晨歇了口气。空气里还漾着湿意,泥土已被泡得松软。好友邀我去看稻田。车轮碾过泥泞乡道,我的心中已有一幅画面:想象中,该是满眼金浪翻滚,镰刀起落,谷粒飞扬,一派热烈的丰收图景。

  可车在田埂边停稳时,举目望去,我却不由得怔住了,没有预想中的金浪,视野里,只有一片望不到头的白,铺展到天边。

  那是收割后的稻田。齐整整的稻茬立在薄薄的浅水之中,在雨后初霁的温润天光下,泛着象牙般瓷实的光泽。远看,竟像一地散落的碎月,待走近俯身,才看清,这原是千万根落定了的笔,一行一行,将短诗写在辽阔的大地上。

  几位农人正聚在田头老槐树下歇晌。草帽耷在脑后,或挂在枝杈间,他们手里的粗瓷碗,水光轻轻晃荡。“这雨要是再赖两天,穗子真要出芽了。”年长的啜了口水,眯眼望着云缝里的天光,语气里是听天由命的淡然。“昨儿抢收,裤腿都能拧出水来。”旁边一个精壮汉子捶了捶腰,“老天爷,偏不给个爽利天。”另一个稍显年轻的却笑了,深吸一口气说:“雨是烦人,可仔细闻闻,这稻草的香气,倒比往年更润、更醇些。”

  我被这对话吸引,小心地踩进田里。稻茬硬中带韧,硌着脚底,发出细脆而连绵的“咔嚓”声。这声音,是秋最本真的耳语。蹲下身,才窥见这片白茫茫的稻茬地里,竟自成一个安详而忙碌的世界。几穗被农人遗落的稻子依旧谦卑地弯着腰,蚂蚁的队伍蜿蜒成一道细长的线,正齐心协力搬运着它们过冬的食粮,一只蚂蚱“嗒”地跃起,翅翼在疏落的日光下,闪出半透明的褐色光泽。

  风适时地来了。风吹稻茬的簌簌声,迥异于往日稻浪的沙沙作响。它掠过千万根稻茬整齐的断面,像吹过无数支细小的笛,奏着一曲唯有土地才能听懂的谣曲。

  地头的打谷机静默着,空气里还弥漫着新稻草的味道。那不是芬芳,而是一种粗粝的清甜,混合着泥土的腥气和稻谷的清香。深吸一口,便知道什么是五谷,什么是人间。

  老农又倒了一碗水,碗沿的缺口在阳光下格外显眼。“今年雨多。”他在自语,“收成嘛……倒也够吃。”我问他们,落下这么多稻穗,不心疼么?他皱纹舒展开来:“地不亏人。你敬它一分,它总记得。留些给麻雀,给蚂蚁,给过路的风,天地这么大,总不能什么都收尽。”

  这话让我想起童年在外婆家过暑假的日子。打谷场上的稻堆是孩子们的乐园,我们躺在温热的稻草上,数着星星一颗颗亮起来。那时不懂,那扎人的稻草香里,藏着最朴素的记忆。

  黄昏悄至。西天烧起霞光,稻茬地被染了一层绯红,忽然温柔得像母亲劳作后歇息的面容。远山静默,群鸟归林。

  这片“稻茬白”,它不是荒芜,是盛宴后的安宁,它不是终章,是大地回响的余韵。每一根稻茬,都是大地写下的逗号。雨水、阳光、汗水、二十四节气的更迭、春种秋收的承诺,以及懂得留白的智慧,都在这片白里,静静沉淀。

  夜色四合时,我们离去。回望稻茬地在月光下泛着青白的光,像大地的呼吸,均匀、绵长。这片白,比所有的金黄,更接近丰收的真相,那是倾尽所有之后的坦荡,是懂得留余的从容,是生命轮回里,最本分的底色。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