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
深冬的病房里,日光灯管发出刺眼白光。我望着输液管中缓缓流动的药液,头晕与胃里的灼痛阵阵袭来——这场贫血与胃病的困扰,让我这个曾经在讲台上神采飞扬的语文老师,此刻如同被严霜打蔫的芦苇,连抬手翻书的力气都没有。
“吴老师,我们来看你啦!”病房门被推开,熟悉的声音如暖阳般照进清冷的空间。是我们商州区杨峪河镇九年制学校的董校长和秦主席,身后跟着十几位同事,手里提着牛奶和果篮。
同事毛姐掏出一沓信笺,对我说:“这是你们班学生写的,孩子们说,等你回来讲《背影》呢!”看着那些歪扭却真诚的字迹,我眼眶发热。生病一周,除了身体不适,最牵挂的还有讲台下一双双期待的眼睛。
“别担心医药费。”秦主席坐在床边说,“咱们平时有医疗保险,余下的还有职工互助保障,你作为班主任当时还帮着收过资料,记得吗?你参保了,这次住院正好能用上。”
“职工互助保障?”我愣了愣。印象里确实有这事,那天我抱着参保登记表在办公室核对,秦主席还夸我“细致”。当时忙着处理班级事务,没太往心里去。
秦主席见我面露疑惑,便耐心地解释起来:“这是我们学校给教职工的一份特别关爱,大家每年缴纳互助保障会费,一旦有教职工遇到重大疾病或意外,就能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助,能减轻家庭负担。”
听着秦主席的话,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原来,在我忙碌于教学,无暇顾及这些事务时,学校已经在背后默默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保障墙。
突然想起《背影》,从前讲这篇课文,总让学生体会父爱。此刻才明白,温暖未必是血脉牵挂,也可以是同事的牛奶和水果、工会主席的奔波、薄薄却沉甸甸的保障计划书……是人与人之间因“互助”连在一起的掌心温度。
如今我已回到了讲台,回到了孩子们中间。每当讲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诗文,我总会想起那个冬日的病房,我告诉他们:“真正的温暖,是一群人的彼此照亮。”
夕阳透过玻璃窗,把孩子们的笑脸染成金色。我知道,这堂关于“互助”的课,比任何课文更能让他们明白:当个体微光照进集体星河,便没有翻不过的山,这份由工会发起、职工参与的互助保障事业,正是那束最暖的光,照亮奋斗者的前行路。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