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
“我想离开浪浪山,出去闯闯。”暑期爆火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的这句台词,触动了无数观众,引发广泛共鸣。
影片讲述了小猪妖和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假扮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辛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不少人在影院的屏幕前,先是看着奇幻荒诞的剧情忍不住笑,继而沉默,然后笑着笑着就哭了,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人生途中,谁都可能困于自己的“浪浪山”。刚毕业时,担心找不到理想工作,在考研、考编与闯荡大城市之间彷徨不定;工作稳定后,又陷入“躺平”与“内卷”的挣扎;到了中年,又难免背负起上有老下有小、房贷和车贷的重负。有一句话说得贴切:“高能量的人,很少自我内耗。”许多时候,困住我们的并非山高路远,而是缺乏走出舒适区、勇敢一试的决心。不踏出第一步,怎么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翻山越岭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途中会有风雨摧折、崎岖拦路,甚至遭遇绝境。也许会有人问:既然这么难,安居山下,平淡度日,不也很好吗?但人生的意义,恰在于不断攀登、超越自我。“无限风光在险峰。”如果永远停留在原地,虽得一时安稳,却可能使眼界受限,潜力也难以释放,甚至可能逐步失去前进的勇气与韧性。这样的人生,岂不是只剩躯壳,丢失了内核?就像小妖怪不离开浪浪山,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我们不尝试翻越眼前的“山”,也无法遇见更强大的自己。
更何况,翻山的过程本身,就藏着宝贵的成长与机遇。这样的困境与选择,不仅存在于虚幻的故事里,更照映着古往今来每一个普通人的现实。《长安的荔枝》中的李善德,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突然接到从岭南运送鲜荔枝到长安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没有现代运输工具的唐代,这几乎注定失败。但他毅然面对,心想:“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尽管一路坎坷、屡遭挫折,他仍凭借专业、毅力和灵活应变圆满完成任务。而真正重塑他的,不只是成功本身,更是这一路上的磨炼,让他的能力、眼界和心性大幅提升,也真正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
每一座“浪浪山”,都是一部等待我们品读的巨著,写满挑战,也蕴藏智慧。不要畏惧眼前的险阻,也不必焦虑下一座山是否更高。选对方向,找准方法,将宏大的目标分解为可行的步骤,学会在困境中主动寻求支持,并将积极的信念转化为每日具体的行动。终有一天,你会发觉,那些曾付出的汗水、经历的煎熬,都已沉淀为生命的厚度,化为支撑我们走向远方的力量。
山,永远在那里。并非每一次翻越都能登顶,但即便失败,也能收获攀登的价值。而每一个向“浪浪山”发起挑战的人,都已在路上,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海报。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