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包谷糊肚
2019-07-08 14:06:04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记得小时候城镇居民实行的还是供给式供给口粮,每月固定多少斤,数额雷打不动,只是到了岁数增长,口粮定额才会稍稍添加,而每月的定额数中又有粗细粮搭配,其中粗粮比例远远高于细粮。

  粗粮基本就是玉米面,而陕南做玉米面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做成玉米糊。当地方言叫“包谷珍”“包谷糊肚”。

  这道主食做起来非常简单,就是等锅里的水开了,左手抓一把磨细的玉米面一点一点撒进锅里,右手用一根拇指粗的棍子在锅里搅匀搅散,等到整个锅里全部成为玉米糊状后,盖上锅盖,用小火慢慢煮,时间越长越香,这就是玉米糊的做法。地道的陕南玉米糊,是用铁吊罐(一种当地人用生铁铸造的铁锅)在柴火上煮,煮熟后有特别的香味。

  玉米糊里可以添加红薯、洋芋、南瓜、小豆、绿豆,还可以添加蔬菜,那吃起来当然有另外一种味道,但从前添加其它东西不是为了好吃,基本上是为了节省粮食。

  玉米糊很稠,基本上不能流动。把它舀进碗里,稍稍一凉,就变成了更稠的糊状。用筷子可以一点一点夹起玉米糊而不落。玉米糊很稠,有人慢慢用筷子从碗中一点一点吃到碗边,碗边的玉米糊竟然更加凝固,开始与碗边分离了,因此,等到吃完玉米糊,整个碗居然干干净净,好像没有盛过东西。

  吃玉米糊当然要就菜,就的菜也是时令菜,肯定不会有鱼有肉,否则跟玉米糊就不匹配了,可以就酸洋芋丝、炒酸菜、炒魔芋、炒白菜等素菜。

  玉米糊从前是穷苦百姓每日的一顿主食,也是城里百姓灾年度荒的主食,正如“包谷糊肚”形象的意思,就是用玉米糊来糊弄一下肚皮。每天每顿饭都吃玉米糊是非常难受的,纯粹就是为了充饥,吃到最后就要打“饱口”(就是实在咽不下去的样子,或者干脆就要吐出来)。

  改革开放以后,玉米糊逐渐从人们饭桌上消失,大约有20多年几乎听不到人们说吃玉米糊。就这样,玉米糊突然有一天又重新走上饭桌,成为百姓家中改善饮食的主食。原来,好东西吃多了,营养太丰富了人要发胖,听说粗粮对人更好,于是又想起了玉米糊。

  不过人还是懒惰了,不愿在家里煮玉米糊。于是街上兴起了玉米糊小吃,起名叫杂粮小吃。我一周在杂粮小吃店要吃一顿包谷糊肚,年轻人不喜欢吃这些,从前吃粗粮的历史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传说,只听说过没经历过。

  □胡树勇




责任编辑:胡睿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