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高粱往事
2015-09-07 10:21:03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当年家乡种植的高粱,夏秋之际,开出淡绿小花,恬静,清新,素淡。不久高粱穗泛红,红彤彤鼓胀胀,像串串艳丽的珍珠玛瑙,麻雀们闻风而动,站在穗头,灵活地啄,每一下却如啄在父母的心。于是我们小孩也就有事干,跟在大人后面看护高粱,轰赶麻雀。
  黄土地上,高粱比所有庄稼长得高,出众得意的模样,成行成排,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如同一条条快乐的青龙,随风摇摆,轻舞翩翩,风情万种。碧绿肥大的叶片,粗壮紫青的茎秆,流火般燃烧的穗头,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一幅色彩厚重的乡野油画。轻风拂过,穗头微颤,吮吸花蜜的蜜蜂薄翼轻抖,不见有一刻的停歇。
  此时钻进高粱地,如同进入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几步之遥,人仿佛消失蒸发。与大人拉开距离,沿地垄行走,我心里有些无名的恐惧。发现无风高粱秆也动,原来那是麻雀悄然落在穗头,赶紧轰走。脚下的野草,在高粱地里蔓延,我顺手拔出,扔进背篓。
  夕阳西下,人们陆续从青纱帐深处钻出,大人背上背篓,我们小孩牵了地头的奶山羊,口含高粱叶卷成的短笛,一路吹响小曲回村去,身后传来高粱的清新气息。走到村口,各家炊烟袅袅,整个村庄沉浸在温馨祥和的暮霭之中。
  高粱浑身是宝,高粱米除了煮饭,还可磨面烙锅贴、蒸馍馍,入口味道怪异,有些难以下咽,母亲便用麦面或玉米面与一层层高粱面搭配做花卷,出锅后白处白,黄处黄,红处红,不但好看,吃起来也爽口多了。高粱米还是制作香醋、啤酒、白酒的上佳原料,高粱的火热和魂魄藏在酒里醋里,等待释放和燃烧。
  抖尽了高粱米粒的高粱穗颠颠儿,母亲晒干,外公用高粱穗颠颠儿、棕片、尼龙绳或麻绳,一头盘在柱子一头挂在腰间,吭哧吭哧扎笤帚。外公扎的笤帚结实耐用,残留在丝丝枝梢上的高粱壳红红亮亮,放在墙脚,就像伏卧的大公鸡。有时自家用不了,拿到集市卖掉,可以换回油盐酱米、针头线脑回来。
  新鲜的高粱秆,甘甜可口,跟吃甘蔗差不多。成熟收获后,挑长的撕掉叶子搭豆角架很中用。高粱秆栽篱笆护菜园,能防鸡猪祸害。高粱秆织的席排,晒棉花、萝卜片,通风透气,很容易干透。高粱秆压扁,能当绳子扎捆玉米秆。高粱秆硬皮还能编炕席。即使有多余的高粱秆,堆在田坎,沥水风晒,也是极好的柴火。
  母亲用水洗净高粱壳,放在阳光下曝晒后,装枕头里当瓤子。母亲给家人每人缝制了一个松软、舒服的高粱壳枕头,放在大炕上,枕在上面睡觉很是舒服。
  关中平原地区现在很少种植高粱了。时光遥渺,往事如烟,一丛丛高粱穗像一片片红红的烛焰,高粱的憨厚淳朴,高粱的纯净端庄,明亮在我淡淡的往事记忆里,变得不同寻常和意味深长起来。
  □马科平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