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有感于秦腔博物馆在兰州建立
2007-09-07 14:31:29来源:
分享到:
  字体:【
   最近,甘肃人在兰州积极筹建一座秦腔博物馆,那里的文化部门已经开始面向全国征集秦腔文物。据悉,兰州的秦腔博物馆将以“秦腔文化,博大精深”为基本主题,通过中国戏剧与秦腔、秦腔班社与剧团、秦腔剧目、秦腔名人等12个部分陈设,展示秦腔文化丰富的内涵。(2007年8月24日《光明日报》)
    看到这则报道,先是欣喜,后是惭愧。
    欣喜的是秦腔作为西北广大地区历史悠久、覆盖面广、群众基础雄厚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秦腔是西北地区戏剧的主流文化,以其高亢、激越、豪爽、浑厚的风格,体现了西北地区广大群众的淳朴的性格和独特的精神风貌,历来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但是,在电视、歌厅、网吧等新型娱乐形式的冲击下,秦腔逐渐滑落,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剧团解散,剧院关门,演员改行,名角走穴。此种状况,迫使一些热爱和关注秦腔的人发出“抢救秦腔”的惊呼。确实,秦腔在城市几乎被挤出娱乐阵地。就在这种秦腔濒临灭绝的状况下,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为秦腔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分散在城墙脚下、衢街陋巷的秦腔茶舍,又体现了秦腔顽强的生命力。如今,甘肃人创建秦腔博物馆,无疑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具体行动,是颇具功德的好事,怎么能不令人欣喜?
    惭愧的是发源于“秦”地的秦腔,博物馆却在“陇”地建立了,“陇”人对秦腔的重视和热爱,使我们“秦”人脸红耳热,无地自容。就像我国的端阳节被外国注册为自己的无形文化遗产一样,我们深深感到赧颜和羞愧。作为秦腔发源地的“秦”人对秦腔态度上的冷漠,行动上的迟缓,实在有些暴殄天物、数典忘祖之嫌。陕西除了《秦之声》之外,有一个个人创办的秦腔网站,有一个秦腔研究会,但都因为资金缺乏而难以发挥什么作用,自然更不会有人产生建立秦腔博物馆的痴想。由高明的“陇”人建立秦腔博物馆,使人想起二十多年前“陇”人创作的话剧《西安事变》。当西安人得知这个消息时,突然鼻子底下长出了篙草——一下子慌了,立马组织人力,又是秦腔,又是电影,很是热闹了一阵子。1958年,东北人看好秦腔,长春电影制片厂拍了,秦腔剧《火焰驹》电影,使秦腔在全国歆享了难得的盛誉。设在“秦”地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大概觉得不好意思,才在两年之后的1960年拍了电影秦腔《三滴血》。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部戏居然是电影秦腔的绝唱,从此,再没有为秦腔宣传了!上述事例,都让人看到陕西人总是比别人慢一步。这种“慢”,与文化大省不符,与西安悠久的历史不符,与飞速发展的时代不符。说句掏心窝的话,陕西人确实不能再“慢”下去了!
    甘肃人创建秦腔博物馆,为我们竖立了一面闪亮的镜子。我们陕西人应该在这面镜子前很好地照一照,找出差距,加快步伐,踏着时代的节拍前进。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