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省职工作协组织郭发红散文作品分享活动
2025-10-20 15:15:52来源:陕工网
字体:【 】     分享到:

  陕工网讯 10月19日,陕西省职工作协散文委员会与《西安晚报》“长安悦读”栏目,在西安联合举办郭发红散文集《一切会好起来的》作品分享活动。作家文友、媒体编辑和我省企事业单位散文作家代表,以及来自作者家乡渭南的作家代表等50余人参加分享活动。

  渭南市作协主席徐喆在致辞中表示,郭发红家乡情结浓郁,从他的《庙里初中》《家乡吃水记》和这本散文集第三辑“纸上故乡”就足以看出。他厚积薄发,把最拿手的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文学作品奉献给了读者。并以书法“文不误我”赠给作者,期望之情殷切可鉴。

  组织单位介绍了郭发红的文学创作道路,学界代表介绍了散文集《一切会好起来的》成书过程。序言作者之一张念贻以《何以为序》为题,解读了他与郭发红在交流《背面》和《一切会好起来的》两篇文章时,郭发红的潸然泪下怎样使他在闪念之间萌发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英雄泪》这篇序言的。文友们分享了自己眼中的郭发红及其作品,企事业职工散文作家代表分享了各自的阅读心得,对作者的作品集或其中的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照和剖析,各自从中获得了新的感受。

  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高亚平认为,这本书一部分写乡梓之情,包括对故乡亲人、事物、风物、文化的记述;第二部分是云树之思,是记录作者一路走来,和朋友间的交往和情谊的。《荷包蛋》是这本书里写得最好的一篇文章。至于对故乡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书写,典雅、生动、有趣,很有质量,让人读之心生欢喜。

  中国作协会员、省职工作协评论专业委员会主任章学锋认为:“这部散文集,既是献给父母的纪念,也是用文字为苦难岁月举行的加冕礼,更是对生命韧性的诗意注解;这部散文集,终将以黄土般的质朴与星火般的微光,在陕西职工文学的版图上刻下独特的印记。”建议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借鉴名作,深耕细作,浓缩时代变迁。

  金步摇、梁新会、伏萍、王永刚、尉妙英、郝振宇等与会的20余名文学界人士和读者分别以文稿和发言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郭发红及其散文作品的认识。

  省职工作协主席周养俊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郭发红是职工队伍里土生土长的作者,从底层一线到文字案头,他始终没丢“职工”的根,这部《一切会好起来的》,就是他用文字给咱们工友们写的“心里话”,读起来既亲切又有力量。这部书的优点,一是文字里全是“职工生活的真滋味”,二是字里行间藏着“咱们职工的精气神”,特别对咱们职工的“胃口”。他提出职工散文创作优势就在于“接地气”“深入生活”“了解职工生产和生活”,但要写出彩,还得抓住三个“实”:第一,要写“实在的生活”,别飘在半空,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咱们职工写的东西。第二,要抒发“实在的情感”,别装腔作势。咱们的情感,就藏在这些实在的话里、人里,越真实,越能打动人。第三,要传递“实在的希望”,别只说苦累。咱们写散文,要让读者看到,咱们职工不仅能干活、能创新,更能在文字里传递正能量,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日子“一切会好起来”,咱们的事业“一切会好起来”。

  分享活动由省职工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周折主持。李斌、郑勐向郭发红赠送了书画作品。企事业职工散文作家代表在会上朗诵了《一切会好起来的》部分作品片段。(周一)

  郭发红,渭南市临渭区人,省职工作协秘书长。著有书稿《结草衔环话感恩》《穆如清风读诗经》《向风慕义读诗经》《敝帚小集》《泛海拾贝》等。散文集《一切会好起来的》于今年8月由线装书局出版发行,由“屐齿留痕”“一路有你”“纸上故乡”和“附录”等四部分组成。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