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韩晶)9月5日,西安市召开“‘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新闻发布会。会上,市文物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曲江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围绕“活化唐诗资源、推动文商旅融合”答记者问,披露多项举措,助力千年唐诗焕发新光彩。
作为唐诗文化重要发源地,西安历史遗存丰富。据市文物局副局长冯健介绍,全市有一般不可移动文物324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28处,163座博物馆藏有三彩三花马等与唐诗场景呼应的文物。接下来,市文物局将以“诗地融合”为主线,在火车站推出“唐诗里的长安”主题展示;今年9月,西安博物院将推出“风雅长安——王维文化艺术数字沉浸展”,借技术还原“诗中有画”意境。同时,将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梳理唐诗相关文物资源、建立数据库,并在大明宫、大雁塔等核心区试点设置唐代美学统一标识。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从四方面推进。副局长左东表示,今年先推出“曲江流饮辋川烟”“秋风生渭水”两条唐诗主题旅游线路,后续将适时推出“终南阴岭秀”等山水旅游线路;未来还将在顺城巷打造以白居易、元稹为主题的互动场景,如体验泡馍、看秦腔等。此外,将以“四位一体”模式开展“跟着唐诗游长安”宣传,并计划举办首届西安青少年文旅知识大奖赛,让唐诗文化走进青少年生活。
曲江新区也有明确规划。管委会副主任常文芝透露,新区将继续推进话剧《长安的荔枝》《长安十二时辰》全国巡演,加强“李小白”双语IP运营,联动大唐不夜城离境退税文创店促进文化国际传播;今年9月曲江飞行剧院开业后,将再现经典诗境,推出“唐韵霓裳”观光车主题游线,串联景点打造“唐诗之路”,还将开发华服旅拍妆造套餐、唐诗主题宴会及“大唐诗韵香卡”“诗仙盲盒”等文创产品。值得关注的是,2026年“长安灯会”将提前至元旦举办,围绕“唐诗、文物、非遗”营造沉浸体验。
近年来,西安通过多部门协同、多维度推进,推动唐诗从典籍走向生活,助力“唐诗之都”建设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