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强
“别错过,本期职工夜校21门课程免费学!10月13日起,每周一19:00至20:30上课。”近日,西安工会微信公众号一条职工夜校开课报名推文转发量又一次火了朋友圈。
AI应用、插花、剪辑视频、秦腔、话剧、普拉提……时下,职工“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已成为工人文化宫的新“风景”。
“空山寂静少人过,虎豹豺狼常出没。除过你来就是我,二老爹娘无下落……”近日,在西安市土门工人文化宫,秦腔名家、三意社一级演员马路路正在职工夜校给学员逐句讲授秦腔《三滴血》唱段。这是西安市总工会在职工夜校首次将秦腔培训引入职工兴趣教学的一次尝试。
在小寨工人文化宫无人机课堂,学员杨尚育告诉记者:“无人机买了很多年了,但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一直不敢飞,看到工人文化宫开设无人机课程,我立马报了名。”
边家村工人文化宫书法教室里,省书协理事、市职工书协副主席赵刚正为学员授课。“这期课程主要针对书法零起点和隶书爱好者开设,共设10讲20节课,涵盖隶书章法布局、集字创作及书法欣赏等内容。”赵刚告诉记者。
“注意你的重心,刚才转身太急了,像被人推了一把,眼神也不能共情,要记住角色特点,把自己融入进去。”灞桥区总工会职工夜校话剧教学现场,西安话剧院的指导老师对学员逐一指导,引导学员在虚拟情境中“触摸”角色的喜怒哀乐,逐步理解“沉浸式表演”的内涵和外延。同时,通过绕口令基础训练,帮助学员咬字清晰、表达流畅、语调抑扬顿挫,助力学员在职场中历练个人语言的感染力。
纺织城工人文化宫职工夜校暑期拳击集训班内,拳头击打护具的闷响在训练馆内频频炸响……
今年以来,记者走访了西安市各工人文化宫的职工夜校,声乐、普拉提、舞蹈、书法等课程报名人数较多,新开设的秦腔、话剧、视频剪辑、无人机等课程也备受欢迎。
课程项目设置和培训时间,通过工会搭台、专业授课、职工受益的模式,统筹规划,利用“指尖工会”线上报名系统,报名人数直线上涨。西安市工人文化宫培训部负责人白宇洋坦言,职工夜校文艺类课程占了大头,大量年轻职工纷纷加入,在“八小时之外”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
灞桥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田颖介绍说:“创新职工夜校课程,让更多年轻职工学习技能、丰富兴趣爱好,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更好的解压方式,对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大有裨益。”
“市面上一节课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而工人文化宫坚持公益办学原则,职工夜校基础课程免费向职工开放。”土门工人文化宫副主任闫觅说,尽管课堂免费向学员开放,但职工夜校师资力量也不容小觑,部分课程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授课,并组建了师资库。
去年以来,西安市总工会所属各工人文化宫已累计开设手机摄影、AI基础应用、无人机操作等60门课程,累计授课1436课时,培训职工2.4万人次,成为职工提升竞争力、拓展职业的坚实后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安市总工会最新出台的《加强市总直属工人文化宫职工夜校管理十条措施》中,不仅明确了职工夜校的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和运营规范,还试图通过制度化管理,让职工教育真正成为一项可持续的公共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市总工会在职工夜校中建立课程动态更新机制。每期课程结束后都进行评估,及时淘汰过时内容,引入新技术、新方法。西安工人文化宫职工夜校正从零散的活动型服务,向制度化体系化服务转变。职工夜校,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点亮古都西安职工的多彩之夜。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