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海英)9月26日,记者从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获悉,西安从场景开放、平台搭建、技术突破、产业培育四方面协同发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路,在智慧交通、数据流通、XR产业等领域收获一批标志性成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
场景开放是西安推动“科创+产创”融合的核心抓手。围绕交通、环保、应急等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发布《项目需求和场景机会清单》,2024年以来已推出62个项目需求及人工智能+政务、城市治理大模型等8大领域场景需求。通过引导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形成“技术创新+产业落地”一体化解决方案,让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
西安以建设“国家数据流通利用西部枢纽城市”为目标,推进“丝路数港”建设,目前已上架1364个数据资源和产品,吸引262家数据企业入驻。数字西安集团运营的“丝路数港”平台,为250余家市场主体提供数据全流程服务,助力超3500家本地传统软件企业向“数商”转型。
技术适配与政策补贴为创新保驾护航。西安重点布局鸿蒙星闪、RDI开源芯片等五类适配中心,其中鸿蒙星闪适配中心已投用并完成首批适配,工业软件适配中心实现CAE软件与国产系统适配。同时出台专项补贴政策:适配中心建设单位最高获1000万元补贴,企业可申领“适配服务券”,获适配认证的产品还能享受首台套等补贴,切实降低创新成本。
“科创+产创”融合成果已深度惠及民生与产业。智慧交通领域,西安公安交警建成数据中台,2352处信号灯100%智能调控,建成313条绿波带,今年一季度城市交通健康指数同比提升9.75%;XR与数字内容产业领域,设立1亿元XR产业基金,数字内容产业研究院集聚32家企业,营收超亿元,原创XR项目与微短剧成果丰硕。
此外,西安通过举办第六届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吸引143家单位参与、促成27个项目签约。累计引育1944名高层次人才,并整合基金投向融合项目,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人才与资金根基。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