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企业新闻 聚势创新 共谋发展 ——榆林新材料集团携手中南大学、科大讯飞开展产学研合作
2025-08-25 15:58:39来源:陕工网
字体:【 】     分享到:

  
产学研合作交流现场。

      8月22日,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与中南大学、科大讯飞在陕西榆林举行产学研合作交流暨合作签约仪式。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学益,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忠良,科大讯飞副总裁孙亮与榆林新材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国平,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牛虎明等出席共同见证这一关键时刻。

  此次深化合作是榆林新材料集团全面落实去年5月份陕西有色金属集团与中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校企双方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也是榆林新材料集团践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材装并进 高端绿色”发展总定位,以科技创新引领铝产业高端制造落地见效,加快打造国内煤电铝一体化产业“第一名”的关键举措。

三方聚力,输出校企合作“陕西有色方案”

  中南大学是此次三方合作中科研攻关的主要承载单位。郭学益表示,此次合作既是陕西有色金属集团以铝基新材料为核心、贯通产学研用全链条的系统布局,也是中南大学依托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优势,助推产业升级的生动范例。中南大学与科大讯飞将把前沿科研成果、人工智能方案与真实生产场景深度融合,贯通从材料研发、绿色制备到规模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助力企业打造国家级绿色铝基新材料示范生产线,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输出“陕西有色方案”。

  产学研融合,始于学研,成于应用。

 “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始终以‘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坚定核心业务‘四个并重’,持续推进‘质效量’倍增,夯实发展根基、破解转型难题、抢占发展先机,构建了从矿产资源开发到高端材料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此次合作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材料创新抢占高端市场、绿色低碳引领产业转型三大方向,实现‘产业优势+学术智慧+技术创新’的三方共振,有助于企业培育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等战新产业,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陕西有色’力量。”黄忠良说。

  智能化改造是手段,竞争力突围是根本。工业感知、工业认知、工业大模型等工业AI技术,为布局铝产业高端制造提供了基于大模型的综合解决方案。

  科大讯飞是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头羊企业。其公司副总裁孙亮表示,本次合作签约以顶层规划牵引、场景创新驱动、技术生态赋能为原则,聚焦煤电铝及铝基新材料产业核心场景应用,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合作闭环,将为机器人群应用、低碳工艺优化、数据融合治理等“N”个智能化场景,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

“四链”融合,打造人才集聚良性生态池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突破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壁垒,打通产业对接的关键核心。

  近年来,榆林新材料集团聚焦铝产业差异化的高端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新兴产业抢道并进,未来产业谋划布局。

  据牛虎明介绍,按照陕西有色金属集团“五类人才”队伍谱系建设规划,截至目前,榆林新材料集团已建设“科学家+工程师”产业发展团队10支,“工程师+创新团队”19支。“四主体一联合”创新平台拥有9名专家,培养和引进相关专业博士5人、硕士60余人。近四年来,开展工艺技术攻关项目60余项,开发新产品10余项,系统激发全员创新活力,以创新量变推动产业升级质变。

  此次活动是榆林新材料集团聚焦高端人才“引育留用”的再发力,再加速。

  当天的合作交流暨签约仪式上,榆林新材料集团分别与中南大学签订了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与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科大讯飞签订了校企产学研三方合作协议。杨国平代表榆林新材料集团向郭学益颁发首席专家顾问聘书,牛虎明向中南大学1支专家顾问团队颁发聘书。同时,三方还组建成立了5支联合研发团队,聚焦智慧铝电解生产、智慧碳素生产、铝电解低碳技术攻关、高质量碳素技术、高性能铝基材料,开展技术合作。团队成员榆林新材料工程师代表、中南大学专家代表、科大讯飞智慧工程师代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期待通过合作,培养出一批既懂理论又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形成技术突破——产业升级——人才集聚的良性循环”,榆林新材料集团工程师代表陈伟在发言中表示。

产学研结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单位,榆林新材料集团是高质量科技供给的主要载体,也是科技创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榆林新材料集团按照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材装并进、高端绿色”的总定位,聚焦差异化的高端化、打造国内煤电铝一体化产业“第一名”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坚持“院所即我、我亦院所”,在高能级创新平台搭建、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为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牛虎明表示,榆林新材料集团将深入融合校企技术、科研和产业优势,高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优化完善合作机制,精准对接科技攻关方向和产业实际需求,打造多元化参与、网络化协同、市场化运作的协同攻关机制。二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探索多种方式搭建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协同创新基础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平台转移转化载体作用,加速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的突破。三是加快人才合作培养。发挥三方联合优势,围绕“四支队伍”建设、“三高”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速形成校企协同育人“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中南大学、长沙新能源创新研究院、科大讯飞、榆林新材料集团等有关负责人在当天的合作交流会上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孵化、AI场景应用等作了主旨报告。三方联合研发团队根据业务分工在榆林新材料集团本部分组开展了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了校企战略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技术攻关重点。

  在22日下午举行的座谈会上,榆林新材料集团与中南大学郭学益团队就铝产业高端化布局、废渣资源化循环利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一致认为,推动铝产业向绿色、低碳、高端、智能、循环方向转型发展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下一步,双方将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聚焦高端铝基新材料研发,突破废渣循环利用技术瓶颈,合力共建“产教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科研项目中培养人才,让高端人才多出创新成果,全面提升有色金属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榆林新材料集团加快打造煤电铝一体化产业发展新范式。(李轩)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