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一路向西,17天左右到达德国汉堡港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9月26日上午,满载汽车配件、数码设备、日用百货等货物的X8469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穿越亚欧大陆后转由海运横跨波罗的海,最终开往德国汉堡港,标志着首趟跨波罗的海铁海联运中欧班列(西安-汉堡)顺利开行。
这是西安铁路局在2025欧亚经济论坛于西安成功举行之际,联合地方政府开辟的中欧班列新路径,也是论坛闭幕后中欧班列(西安)在亚欧经贸合作领域的首个重要实践成果,为构建欧亚发展新格局注入了新动能。
目前,随着跨境电商、精密制造等产业发展,市场对“运输时效稳、线路选择多”的需求愈发迫切,跨波罗的海铁海联运中欧班列的开行,正是对这一市场需求的精准回应。
此次新线路创新采用“铁海联运”模式,班列从西安国际港启程后,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从俄罗斯圣彼得堡港转海运横跨波罗的海,最终抵达德国汉堡港,后续将分拨至德国杜伊斯堡、匈牙利布达佩斯等欧洲站点。
作为中欧班列(西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这条线路的开行意义重大。在物流通道方面,为客户提供了多元化的物流选择,有效缓解传统线路的运输压力;在经贸发展方面,精准解决更多企业外贸出口的物流需求,推动区域经济联动,为中欧班列经济圈建设注入新动能。
西安铁路局西安国际港营业部值班主任刘顺利介绍:“我们通过优化铁路运输调度、协调沿线口岸提升通关效率,将全程时效控制在17天左右,和传统运输线路时效持平,实现了‘保时效’与‘添选择’的双重目标。”
为确保这条新线路运力充足、运转顺畅,西安铁路局联合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西安海关协同发力,打通“铁路-口岸-海运”各环节衔接堵点。
“前期与企业沟通时发现,运输的稳定性和时效性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博尔坦言,针对这些痛点,平台公司与铁路、海关、海运方深度对接,在西安国际港站专门开辟班列优先查验通道,压缩货物进站查验时间;在海运段配置多艘专用船舶,往返于圣彼得堡港与汉堡港之间,确保货物到港后能快速完成换装,切实提高班列的运输效率。
据国铁集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4069列,同比增长12.4%,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