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 “没想到工会不仅给孩子发了助学金,还帮我家娃找到了假期实习岗位,真是解决了大难题!” 近日,在汉中市某工业园区务工的农民工王先生,对市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连连称赞。
据悉,2025年以来,汉中市总工会以“不让一名职工(农民工)子女因贫失学”为目标,通过精准摸排、严密审核、多元赋能等举措,累计资助大学生274名,发放助学金67.2万元,其中119名农民工子女获30.2万元资助,分别占总资助人数的43.4%、总发放额的44.9%,切实为农民工家庭纾困解难,初步构建起覆盖城镇困难职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的帮扶体系。
针对农民工群体流动性强、信息分散的特点,市总工会依托“深入企业社区+联动基层干部”的摸排机制,重点向工业园区、建筑工地、服务行业聚集区延伸触角。工作人员联合企业工会逐户走访,建立“农民工子女求学信息台账”,精准统计大专以上各学段子女数量、家庭经济状况,尤其关注因重大疾病、意外灾害致贫的家庭,填补了此前农民工子女帮扶数据空白。同时,参照“全总困难职工信息库+市本级帮扶范围”双轨模式,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农民工家庭及时录入信息库并标注“教育需求”标签,对暂不符合条件但有暂时困难的纳入专项帮扶范围,为精准帮扶提供数据支撑。
“从提交材料到拿到助学金,全程都公开透明,我们很放心。”农民工李女士的孩子今年刚考入大学,顺利获得助学补助。为确保资助公平精准,市总工会细化审核流程,在专人审核基础上,增设“企业工会初审+属地工会复审+市总抽查”环节,重点核实农民工劳动合同、子女学籍证明及困难凭证,通过电话回访、社区佐证等方式确认信息,杜绝重报、漏报、假报问题。此外,市总工会还单独建立“农民工子女助学档案”,实现“一人一档、全程跟踪”,并将拟资助名单在企业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接受职工群众监督,让每一笔助学金都用在刀刃上。
“既能获得资金扶持,又能享受心理辅导服务,还能获得实习岗位机会,工会的帮扶工作考虑得十分周全!”这是众多受助农民工子女的一致反馈。在落实资金帮扶举措的基础上,市总工会联动各方资源,延伸服务链条、完善服务体系,针对高职、中专学生,提供“技能培养+升学指导”融合服务;针对大专及以上困难家庭学生,开发并推送有偿社会实践岗位;针对有就业创业需求的毕业生,实施“工会创业就业”孵化计划,并建立“就业帮扶档案”,精准对接校园招聘渠道。同时,依托汉中市职工“心灵驿站”开展“心灵陪伴”专项服务,每年定期组织28场线下心理讲座与团体活动,有效缓解大学生在城市融入、升学备考等方面的心理压力,逐步形成“学校+工会+家庭”三方协同联动的帮扶格局。
下一步,市总工会将紧扣进城务工人员核心需求,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等方式动态摸排,精准掌握其在就业技能提升、子女教育帮扶、医疗健康保障、法律援助等领域的差异化诉求,量身打造“定制化服务包”,让每一位进城务工人员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工会组织的温暖。(宋枫)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