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董欣
大赛理论考试。
实操比赛现场。
本报全媒体记者李旭东 摄
“宝宝,开饭啦!今天饭饭好香呀,老师帮你系上围兜,我们一起闻闻……”这是陕西省第二届托育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实操现场的温馨一幕。
9月19日至21日,由省总工会、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托育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省13支代表队的78名选手同台竞技,在专业与爱心交融的舞台上,全面展现了新时代托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风采。
以赛促学,锤炼专业素养
本届大赛设置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和保育师两个赛项,通过“理论机考+实操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选手的专业知识、实操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全省托育人才搭建起高水平的展示与交流平台。
省总工会女职工部部长尹凌表示,与首届相比,本届大赛规模更大、标准更高、参与范围更广。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各地市积极组织选拔赛、岗位练兵等系列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超千人。
大赛严格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命题,已成功申报为省级一类竞赛。竞赛内容和组织形式进一步优化,更突出专业性与实操性。理论考试与实操考核的成绩权重为3:7,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这场比赛让我看到了整个行业向上的力量。”渭南市领队张婧感慨道,“以前觉得托育只是‘看孩子’,现在明白这是一个科学体系,需要医、育、护多学科的融合。”
正如她所言,大赛紧密结合行业新需求,融入“医育结合”理念,突出护理急救、营养喂养、心理发展等复合能力考查,并增加新知识、新技术等内容,引导从业人员持续学习、与时俱进。
以赛促练,精进照护技能
比赛现场,气氛紧张而有序。理论考场内,鼠标点击声此起彼伏,选手凝神屏息、专注作答;实操赛场中,一道道贴近实际的情境命题,不仅考验选手的技术水平,更全面评估其爱心、耐心、沟通与应变能力。
在保育师实操区,一位选手正沉着演示婴儿疫苗接种后的护理。从洗手备物到评估环境,每一个环节都严谨规范。面对仿真婴儿,她柔声安抚,发现体温计异常后立即更换,测得36.5℃后露出安心的微笑。冰敷时指尖轻柔,全程穿插对家长的专业指导,动作干净利落,神情专注从容。
婴幼儿发展引导员比赛区内,选手通过亲切语言与丰富教具,开展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展示,全面展现其在认知、语言、社交等领域的专业引导能力。
大赛考评及监审委员会主任兀静认真观察每位选手的表现:“我们不仅关注操作规范,更重视选手所展现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托育工作看似日常,实则需要深厚的专业底蕴和高度的责任心。”
“大赛让我对托育老师应有的综合素养有了更深的理解。赛前培训也让我收获很多,今后园里开设乳儿班或托小班,我更有信心做好。”来自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代表队的婴幼儿发展引导员选手王妮说。
以赛促建,汇聚成长力量
托育服务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福祉与国家民族的未来。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家庭处负责人表示:“随着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群众对优质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举办托育职业技能大赛,正是为了推动托育服务走向规范化、专业化。”
近年来,陕西托育服务发展迅速。截至2025年8月底,全省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有2554个,托位总数18.02万个。但与此同时,专业人才短缺、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依然存在。
“选手通过岗位练兵、地区选拔脱颖而出,不仅在比赛中提升了自己,也带动了整个行业对专业标准的重视和学习热潮。”兀静表示,大赛有助于推动托育行业从“有人干活”向“有能人干活”转变,真正实现科学育婴、专业照护。
闭幕式上,荣获保育师赛项一等奖的榆林市代表队选手陈悦激动地说:“非常开心能获得这份荣誉,我会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心照顾好每一个孩子。”
荣获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赛项一等奖的西安市代表队选手梁敏同样收获满满。她坦言,比获奖更令人欣喜的是懂得了如何实现更细致、科学和标准的照护。“回去后我要与同事分享所学,共同努力,为婴幼儿照护事业贡献力量。”
比赛的结束,正是陕西托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起点。
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省妇联兼职副主席叶璐表示,将继续发挥工会组织在生育支持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经验交流等方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托育人才队伍,为全省托育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真正让职工群众“托得放心、育得安心”。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