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1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新闻聚焦 聆听一线战“疫”故事 陕西6位工作者传递正能量
2020-03-06 09:47:24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3月5日下午,陕西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记者见面会。会上,6位来自战“疫”一线的大学生志愿者、出租车司机、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和医务工作者,讲述了他们的战“疫”故事,

  蒋敏,22岁,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原党村人,同时也是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大四的学生,去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寒假回家后,本来想和父母欢欢喜喜过个年,但是新冠肺炎的疫情袭来。蒋敏所在村有1000人,但村干部只有10多名,他们又是忙着排查返乡人员,又是忙着宣传防疫知识,忙得团团转。

  看到这些,蒋敏有些坐不住了,她跑到村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说自己想当志愿者,帮村上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征得同意后,蒋敏把村上寒假回家的学生们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号召大家一起当志愿者,守护村民生命健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到半小时迅速到了村委会,经过村干部的简单培训后,便来到村口的疫情防控监测站,给过往的行人测量体温,给车辆和行人消毒,普及防疫知识。因为普通话标准,她们还负责给村里的乡亲们讲解防疫知识。

  寒冬腊月,原党村又是在一个高原上,下了几场雪,这时候几个小伙伴就撑不住了,跑过来对蒋敏说,“在这执勤又冷又饿,还这么危险,我想回家”。

  “我们是年轻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者,越是艰险越要冲上去。”在蒋敏的耐心劝导下,同学们渐渐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就这样,学生志愿队23人在村口监测站坚守了一个多月,村里更多人参加到了志愿服务工作当中。邻居丁阿姨做饭非常拿手,她看见村干部们和学生志愿者们每天风餐路宿,就做了最拿手的刀剺面;残疾老党员张爷爷把省吃俭用的200元递给志愿者服务队。这样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村里收到爱心捐款捐物7万余元,志愿服务工作的效果越来越显现,文明实践的新风在我们村逐渐升温。

  蒋敏说:“这一个多月的疫情防控志愿活动,让我懂得什么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让我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高尚和无私,也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奉献’两个字的含义,让我更加切身的感受到了文明的力量。我即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我将去帮助和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受助者,做更多有意义有社会价值的事情,奉献他人,快乐自己。”

  本报记者 鲜康
 

  王志忠,中共党员,西安出租车“爱心车厢”志愿团第一分队的一名志愿者,在出租行业干了将近30年。

  西安出租车“爱心车厢”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18年重阳节,全部由西安市的的哥的姐们组成。现在在册的人员将近10000人,车辆近7000辆。

  今年疫情发生以后,西安市网约车和大部分公交车被要求暂停营运,王志忠和他的同事看到了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出行遇到了困难,就想着,怎么能在抗击疫情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出行服务,尽他们的一份力,这便组建了这支特殊的“抗击疫情志愿团”。

  1月29日征集令下发以后,短短3个小时,就拉起了500余辆车特殊志愿团,志愿团分为9个队,主要是为交大一附院、二附院、唐都医院、西安第八医院等9家防疫任务较重的医护人员提供免费的上下班通勤和公务用车保障。每个医院都有一名专业的负责人,每天收集医护人员的出行信息。车队也有一名负责人,收集派单,发送到各个群,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抢单,志愿团的队员激情高涨,每次派单几秒之内就被抢完了,虽然说当时工作的方式是预约式用车,不希望也没有任务的志愿队员们每天守候在医院等待着,但是在一个多月来,我们的志愿者在9所医院门前,几乎全天都有志愿者守候,为的是让医护人员少等待,及时回家。不管是多么晚,医生护士下夜班都有志愿者护送回家。

  截至3月5日,王志忠和他的团队已经出动车次15000多辆,接送医护人员将近20000人次。

  在七分队的苏军选、杨国平、李苏敏、张甲四位志愿者24小时坚守在医院,他们主动要求医院给他们提供宿舍,吃住都在宿舍没有离开过医院,为的就是多为医护人员服务。

  一分队的姐李永兰,几乎每天坚守到凌晨两三点,由于她在这次疫情当中的优异表现,被组织特批加入中国共产党,就在她守候的医院门口,医生护士见证了她入党宣誓的全过程。

  编外志愿者张海,他曾经在没有抢到志愿者名额的时候,自己开着车,在几个医院周边自行守候,为医护人员服务。由于他租住的地方是城中村,管理严格的时候出入不方便,他就在车上住了一个多月,为的是更好的为医护人员服务,完全放弃了营运。

  ……

  “疫情就如同战场,白衣天使们是冲锋在前的战士,我们就是摆渡他们的汽车兵。我们能为他们做得就是多服务一点,给抗击疫情多贡献一点力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王志忠骄傲地说道。

  本报记者 鲜康

 

  李婷,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街道华清学府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也是“咸东小哥”志愿服务队的一名代表。

  大家听到这个名字可能会说,一个女同志,怎么会是“咸东小哥”?其实,“咸东小哥”是西安市新城区的一个志愿服务团队,是咸东精神、汪勇精神在工作中的一个载体,是一种共驻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只要是用心为居民服务的,无论年龄、身份,都可以参与到“咸东小哥”队伍中来。

  “在此次的战“疫”工作中,“‘咸东小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李婷介绍说,韩森寨街道辖区有44000多户12万居民,人口多,基数大,需要挨家挨户跑,我们每人每天至少走2万步以上。就这样,仅用三天半时间,就完成了入户排查工作,摸清了底数,为后期精准防控提供了一手资料。

  同时,针对居家隔离人员不能外出,“咸东小哥”根据居民需求列出物品清单,进行集中采买,并把所需物品送到家门口,先后为居民采买、配送11000多人次,涉及金额达到12万余元。在这次防疫工作中,辖区有1200多名“咸东小哥”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从前期的入户排查,到门禁管理形成常态化之后,“咸东小哥”又转入一场五站返陕人员接返,这些人员回来的时间点不定,“咸东小哥”这个时候把守在每一个院落门口,进行二核,发放居家隔离告知书及服务卡等。针对这些居家隔离人员的需求,他们每天负责采买配送到家门口,并对体温进行监测掌握,顺便把垃圾带下楼扔到隔离人员专用垃圾箱。

  对于居家人员心理疏导问题,很多人居家隔离之后,他们有可能会产生心理恐慌也会有焦躁的情绪,对此他们建立了一支21人的“咸东小哥”心理疏导志愿服务队,包括辖区的东方医院的专业团队,以及具有资格证的专业心理咨询师,目前,共累计为100多人次进行了心理疏导。

  “工作这么久以来,说没有委屈也是不可能的,绝大多数居民对我们是理解和配合的,有个别不听劝的居民,沟通很难,我们也有委屈,有时候也流泪,但我们是为群众服务的“咸东小哥”,眼泪可以流,仗还是必须打的,抹完眼泪继续前行。”回忆过往,李婷自豪地说道。

  在李婷和“咸东小哥”的努力下,辖区零疑似、零确诊,为老百姓真正守护了健康、平安!

  本报记者 鲜康

  马志福,西安市公安局经开分局环食药侦查大队副大队长。疫情期间,主要负责全市道路、“一场五站”的疫情查控、社区入户排查、疫情指令核查等工作。

  元月29号,分局指令马志福带大队警力负责正阳大桥疫情检查点疫情查控工作。接到指令后,马志福立即协调管委会工作人员、交警、北环医院疾控人员、阳光救援队志愿者、环保消杀人员,并做了详细的分工。他们奋战26个日夜,确保疫情0输入。2月23日,圆满完成了正阳大桥疫情查控任务。

  大队只休整了一天,但是看到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战友们依然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于是大家又主动请战,投入到高铁西安北站疫情防控工作中。

  “我们守护的是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是西安这座城的平安幸福。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团结一心,科学防治,一定会早日打赢疫情阻击战,平安幸福的生活!”马志福说,

  人们认识马警官,是源于一篇微博,是他妻子给他写的一封信。马志福讲到,疫情防控点设备比较简陋,工作繁忙,手机都是只听电话,不看微信短信,他也没有看到微博,过了两天以后,我的战友给我打电话说,你爱人给你写了一封信,在微博上。晚上12点我值勤结束到单位,打开手机翻找,因为我对微博不是很熟悉,工作也累,找着找着就睡着了。后来我的战友打开了自己的手机让我看微博,我看了以后很感动。我知道,我的妻子、家人虽然关心我,但更能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

  马志福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十几天没能回家,药不够了得回家取药,因为一直在一线,怕自己身上有病毒,所以我叫爱人把药送到小区门口,当爱人把药送到小区门口的时候,她还带了一碗土豆烧牛肉,因为妻子知道他爱吃土豆。当时,马志福就在小区门口趴在车的前引擎盖上吃完了土豆烧牛肉,然后又返回岗位。

  一个多月来,像马志福一样的公安民警、辅警日夜坚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疫情不退,党员不退;疫情不退,警察不退!他们克服了天气寒冷、工作强度大、风险系数高等困难,较好地完成了抗击疫情的任务。

  本报记者 鲜康

  陈飒,34岁,中共党员,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急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

  陕西省的首例确诊病例,就是陈飒和同事们通过反复调查、多次采样,对细节多次印证最终确认的,及时拉响了我省疫情防控的警报。完成哨兵使命之后,陈飒和同事第一时间脱下防护服,快速建立起省级疫情信息管理机制,经过短暂的磨合,一条包含病例调查报告管理、密切接触者管理、网络信息数据和数据分析的信息链高效的运转起来。每天收集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甄别、整理和分析,通过这些信息去发现风险点,根据风险点提出防控建议,再把防控建议提交到省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及时向各个防控关口反馈我们发现的风险和更新的防控建议,为全省疫情防控决策提供数据、信息、技术支撑。

  疫情能得以快速控制,与每一个活跃在防控一线的基层疾控流调人员的努力分不开。他们犹如“刀尖上舞者”,随时可能面临感染,甚至失去生命,但是毅然选择逆行,用专业和敬业在这场大疫面前彰显着疾控人的责任和担当。

  陈飒工作中最难忘的就是我们在一起梳理传播链的场景。办公室里有一块很大的白板,上面总是写满着人名、日期,画满着线条,记录着一例例病人的传播链,她们每天就在那里分析每个病例的感染来源。很多轻症病例由于症状不明显,就医前往往生活轨迹零乱多变,社会交集纷繁复杂,我们通过梳理病例的生活片段,根据“蛛丝马迹”精准查找传染的源头和关联,采取抽丝剥茧式的调查方式,将一个个看似毫不相关的片段,串成一条条紧密相连的链条,然后迅速将其斩断。

  陕西245份确诊病例调查报告,每一份都详细分析,发现风险立即追查,梳理每一个病例的传播链,把病例的传播链绘制成一幅幅传播链和时间分析图。提出的一些防控措施,比如优化病例定义提高监测灵敏度、对密接接触者开展筛查、出院病人继续隔离观察等,先后被省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采纳。

  陈飒说:“我们已经持续战斗了46天,虽然现在都很疲惫,但是守土有责,我相信,每一个参与战‘疫’的疾控人,都会竭尽全力,守护好我们这片土地。”

  关于疫情之后,最想做什么?

  “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带着我的孩子回到外公身边,我会对他说,‘爸,2003年的时候我高考,你让我选择预防医学这个专业,17年之后我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当初你的选择是对的,谢谢你,谢谢你这么多年对我的帮助,谢谢你这么多年对我的支持和爱。’”陈飒满怀深情地说道。

  本报记者 鲜康
 

  肖佳蔚,陕西省传染病院西安市第八医院一区护士,90后,工作4年。

  陕西省传染病院西安市第八医院是省市两级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肖佳蔚所在的一区主要是收治确诊患者的病区之一。。

  “我的父母都是西安市第八医院的医务人员,这次疫情防控工作,我们一家四口都参与了。”肖佳蔚说,目前其父亲已经结束了隔离休养,第二次进入战“疫”一线工作;母亲一直在供应室上班;老公目前还在隔离休养;我刚刚结束了14天的隔离休养,即将再次投入到一线工作。

  肖佳蔚和她的同事是离病毒最近的人,在病房里来回穿梭,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为患者送药、打针,为患者送水、端饭,稍微一动就全身是汗,就连护目镜里都是汗水,脱下防护服,身上的衣服就像“从水里刚捞出来”,轻轻一拧就能拧出水来。被汗水泡久了,身上、手上那又红又痒的湿疹长得密密麻麻,虽然抹上了药膏,可第二天穿上隔离衣、再戴上3层手套,汗水还是蛰的生疼。由于要在隔离病房待6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能去卫生间,为了不影响工作,很多女同事都用上了尿不湿。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都各自在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着。

  因为防控的需要,肖佳蔚的老公主动申请加入医院消毒队,负责大环境和病区消毒和救护车消毒工作。虽然都在医院上班,而且下班后也都回到了医院安排的生活区,但是因为工作的时间和工作的性质不一致,为了防止医务人员交叉感染,虽然在同一个生活区但从没见过面。从大年初一到今天为止,肖佳蔚和老公就见了一面,2月14日,肖佳蔚刚好下夜班,老公刚好去消毒。他们在过道里偶遇,匆匆见了一面,分开的时候肖佳蔚的老公只说了一句:保护好自己,我们一起出去。虽然话语很简短,但让肖佳蔚感觉很幸福。

  肖佳蔚的父母都是参加过非典的医务人员,如今又加入到新冠肺炎的防控队伍中来,肖佳蔚以他们为荣。同时,也为自己和自己的爱人能并肩作战感到自豪,等以后有了宝宝,她一定会告诉孩子,她们两代人一家四口抗疫的故事。

  当问到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肖佳蔚激动地说:“疫情结束后,我最想干的一件事情就是跟我的家人和我的老公一起吃个饭,弥补一下迟到了这么久的团圆饭。到时候我会骄傲的对爸妈说,我圆满的完成了这次抗疫任务,我不仅是你们的女儿,也是你们的战友。我也要像你们一样,像医院的前辈一样,在以后的工作中,迎难而上,做一个有担当的90后。”

  本报记者 鲜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13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