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胡健博
9月16日,记者走进延安志丹采油厂朱家湾采油队,门口“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的标语十分醒目。二级工程师王建军的办公室里,一张荣获“2025年陕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证书格外引人注目。
这些年来,王建军所带领的团队取得了多项荣誉,啃下了多个油田生产中的“硬骨头”,这些荣誉也见证着他们扎根一线、努力破解技术难题的历程。日前,团队参与了“陕西省工人先锋号”“陕西省优秀班组”等评选。
“以前输油注水管道漏了,得等人工巡检发现,夜间或空档期泄漏量会变大。”王建军指着系统设计图说。2023年5月,他主导研发的“输注管线报警停泵系统”落地,改变了这一现状。该系统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通过485通讯线路连接现场压力表、流量计,实时采集压力、流量数据至PLC显示屏。“我们设了双重保障,当压力下降2兆帕报警、压力下降3兆帕直接停泵并报警。”这套系统将输注管线破损后的泄漏量控制在最小范围,既减少了损失,又降低环保风险。
“井下视频探测仪”的诞生颇具巧思,灵感源于王建军的一次肠胃镜检查。“医生可以通过肠胃镜检查,咱为啥不能给油井做个‘肠胃镜’?”此前,油田判断井下事故靠打铅印,一趟作业成本约5000元。2023年,他联合厂家定订制高清彩色摄像头,通过电缆连接地面显示器,入井即可精准判断井下事故。“现在不用反复起下设备,通上电就能看,一年光作业费就省了75万元!”设备试用两年多,累计节约成本约150万元,目前已申报2025年志丹采油厂小改小革项目评选。
油田大规模注水后,地层压力升高,修井时常遇油管内外双向喷油。2023年,王建军将传统单向泄油器改造成双向防喷泄油器,彻底破解难题。这一改造大幅降低了环保风险。
自2015年进入采油队,王建军从未停下“搞发明”的脚步。起初,他聚焦井下工具加工;后来,他主攻技术难题破解,累计已获得企业10项小改小革、国家石油专利9项;眼下,他研发的“方尺”计量工具,解决了排水车验罐无法精准计量的问题。
“小改小革不仅带来成就感,还直接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王建军表示,会继续扎根一线,破解更多生产难题,让小改小革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