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职场故事 让沉睡的知识重焕生机 ——陕西中烟编写职工培训教材的故事
2025-09-10 08:59:46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通讯员 燕振振

  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烟机、物流设备通用教材发布会日前在延安卷烟厂召开。一场承载着特殊使命的教材发布会,一套备受瞩目的教材,19本、122.7万字、267人次参与编写,如何助力职工突破成长瓶颈?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技术传承的困境曾是陕西中烟发展的无形枷锁。工厂新入职的00后小伙杜佳奇,初到ZB45包装机操作岗位时,认真跟着师傅学习应急处理等实用技巧,可这些零散的经验如同散落的珠子,始终缺乏一根梳理串联的线。

  遇到剔除异常、设备异响等复杂问题时,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指导流程,往往要耗费两三个小时才能恢复生产。看着师傅忙碌的背影,一旁的小杜既焦急又迷茫:“明明跟着学了,可真遇到问题还是抓瞎。”

  “不仅新人的成长之路充满阻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面对新技术、新设备时也常感力不从心。”卷包车间高级技师马治国说。

  有着30年工龄的薛海燕,在面对新引进的烟支质量智能检测系统时,常常下意识地摩挲着工具包上的磨痕犯愁——曾被年轻职工请教的技术经验,在智能化生产浪潮中,也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

  技术传承碎片化、人才培养无体系的状况,严重制约着陕西中烟的发展。

  延安卷烟厂通过创新工作室联盟座谈会,拉起一支由技术骨干和老工匠组成的“编写突击队”,并邀请各厂“大拿”纷纷参与进来,担任教材评审组专家,一场为企业人才培育“量身定制”的行动就此展开。

  卷包车间成了编写团队的“主战场”。编写团队深入车间一线,穿梭在各类设备之间,轰鸣声成了他们最熟悉的“背景音乐”。

  为攻克ZB45包装机在高速运转时的包装褶皱问题,编写人员郭建朝在机器旁守了3天,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老师傅每一次调整的细节。马治国则聚焦LaserZJ系列在线烟支激光打孔设备的操作细节,在设备旁守了半个月。他认真记录运行参数和操作要点,打孔设备轰鸣的节奏,是他捕捉细节的“计时器”。

  办公室里,台灯下堆满了泛黄的操作日志和褶皱的技术笔记,成员们全神贯注地比对每一组数据、每一条记录,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抽丝剥茧,让那些沉睡的知识重焕生机。

  历经无数个日夜的匠心打磨,19本体系完备、内容翔实的陕西中烟烟机、物流通用教材终于诞生,内容覆盖卷烟生产全链条关键环节,并将复杂的工作原理通俗化,还配上了详细的操作流程图。

  教材一经发布,便在车间激起热烈回响。青年技术骨干赵康淇深有感触:“以前复杂电路和光路让我一头雾水,现在按教材步骤排查光路故障,能很快找到问题所在,维修效率翻倍。”值得关注的是,QC质量小组活动指导与实战教材还融入了AI智能工具及数据分析软件应用。

  “这套教材不仅弥合了新老代际的技术鸿沟,更激发了传承与创新的活力——为新职工提供清晰、系统的成长路径图,跨越‘入门难’鸿沟;为老员工更新知识图谱,指明技能瓶颈突破方向。”陕西中烟相关负责人说,将持续秉持工匠精神,紧扣行业脉搏,推动人才队伍向更高水平迭代升级。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