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道刚 张霖
9月的秦巴山区,山坳里的暑气被拢在谷底,到了傍晚,太阳虽已西斜,热浪却并未完全退去。安康东站编组场的道岔渡线处,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工务段安康东线路车间的30余名干部职工即将与时间展开一场赛跑——他们必须在120分钟的“天窗”内,完成114米线路的换轨施工。
地处陕西南部,西康、襄渝、阳安三线交会之处,安康东站编组场是连接西北、西南、华中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暑运期间列车运行密度增加,钢轨磨耗速度超过往常。安康工务段认真编制施工技术安全措施和施工网络图,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全力确保暑运期间列车运行安全。
“‘天窗’命令号73469,时间120分钟,可以上道作业。”9月8日18时20分,“天窗”命令下达,换轨施工正式开始。各小组人员按照分工,带上工机具,迅速行动,现场立马热闹起来。
换胶垫、装垫板、上扣件,作业人员忙而不乱。一时间,机械轰鸣声、工具碰撞声汇成一支“换轨交响曲”。
“向这边拨一点,拨一点就行!”“再来一下!”职工们手拿换轨器一起向上扳动,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进衣领。在整齐的号子声中,114米长的旧轨被翻出轨槽。
一旁,被晒得滚烫的新轨仍蒸腾着白天积攒的暑气。作业人员弯腰将撬棍插入轨底,咬牙发力,将新轨一段一段地拨进线路。20时整,随着最后一根螺栓拧紧,新钢轨精准落槽,联结零件安装到位。
“王卫卫,抓紧用道尺复核一下数据,看看轨距是否达标。”车间副主任古彬立即组织检测小组对刚换上的钢轨进行检查。
夜晚的风仍带着一股焦煳气,刮过脸颊像扑来一团闷火。王卫卫手拿道尺穿梭在人群中,或蹲下测量,或来回奔走,睫毛上的汗珠滴在垫板上,瞬间蒸发。“轨缝完全贴密,符合标准,可以通过列车。”20时20分,经过2个小时的奋战,换轨施工顺利完成。
夜幕下,职工们的工装已被汗水浸透又风干,析出的盐霜像层白花花的铠甲。当施工结束后第一趟列车呼啸而过,轮轨接触发出清脆的“咯噔”声,仿佛在为换轨施工点赞。刚忙完的铁路人已经踏着月光返程,身后新换的114米钢轨在夜色中泛着青灰的光,以崭新的姿态守护着每一趟旅程的平安。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