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海英
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西安民宿业凭借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服务,正经历着令人瞩目的蝶变,实现从“歇脚驿站”到“心灵会客厅”的跨越,为游客带来全新旅行体验。
古韵新生——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4月26日,走进西安鼓楼旁的小学习巷,烟火气息扑面而来。一家名为“意境别院”的主题民宿,以其独特的古韵吸引着八方游客。木雕花门头古朴典雅,推开厚重的木门,古色古香的院落仿佛让人瞬间回到古代。
民宿负责人任昭介绍,房间里的家具都是他从古玩市场精心淘回来的,虽非文物却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自2023年8月签订租房协议后,他用一年时间研究西安历史,精心设计房屋装饰和家具风格,在古玩市场寻觅“宝藏”,只为打造独具特色的住宿空间。
这里的房间分别以唐、宋、清、民国不同时期的风格进行设计装修。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收获了游客认可,民宿在各平台的评分保持在4.9分以上,每到节假日便一房难求。
来自杭州的项女士带着家人入住后,开心地对记者说:“我选的是民国主题房间,设计非常有复古风情,既有民国优雅韵味,又不失现代舒适体验,墙上的老照片也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孩子们更是在房间里跑来跑去,畅快地嬉戏着。
用贴心服务打造“有温度”的民宿。在采访过程中,有游客来借体温计,任昭迅速从药箱拿出,前台置物架上各类生活日用品也一应俱全。“只有以游客好评和推荐为基石,才能塑造出真正的西安民宿品牌。”任昭说。
业态创新——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在西安翠华山脚下,亮活·翠茶馆民宿成为城市游客的首选。这里为游客提供了远离城市喧嚣、放松身心的休闲场所。
游客张浩感慨道:“城市生活节奏快,平时没时间陪家人,节假日来这里体验一下慢节奏生活,十分治愈。”他和家人在民宿后院的竹林间漫步,孩子好奇地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这幅温馨的画面正是众多城市人所向往的休闲场景。
民宿管家李甜介绍,这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采用空气能水循环系统将天然山泉水循环加热恒温,为游客提供私人汤峪,使游客缓解身心疲惫;露台还提供烧烤服务,游客需提前一天预定,就可以提供设备。
亮活·翠茶馆民宿结合茶文化与后院天然竹林完美融合,无论是与朋友品茶论道,还是和家人休闲放松,都能让游客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在长安区太乙街道,各类民宿依托秦岭的丰富生态资源,不仅为游客带来独特的住宿体验,还带动周边农副产品的销售,创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实现民宿产业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
规范发展——塑造西安民宿新品牌
西安市民宿行业协会的成立,为西安民宿业的规范化、品质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协会于2021年11月26日成立,秉承“做好服务、规范管理,推动西安民宿行业良性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发挥行业引领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民宿经济的活力,我们需要强化服务意识,吸引多元化发展。同时,要求民宿从业者也要深化服务培训、强化口碑意识,以此形成民宿的核心竞争力。”西安市民宿行业协会会长李增锋表示。在协会的积极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民宿开始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服务品质,在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顾菁指出,西安民宿经济的持续升温,是城市特色文旅资源禀赋、政策红利释放与消费需求代际迭的三重共振。在体验经济主导的消费升级浪潮中,民宿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住宿功能,而是成为承载情绪价值与文化体验的双重载体。
从“住宿空间”到“文化场景”的转变,西安民宿业实现了跨界融合发展。这种转变不仅有效刺激了旅游消费,更成为展示和传播西安独特文化的重要窗口,西安的众多民宿也由此真正成为游客在旅途中的“心灵会客厅”。
责任编辑: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