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代棣
“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提高30元,最少不低于700元。”……11月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省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围绕“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居民医保参保待遇激励约束机制”主题介绍相关情况。
当前,我省统筹地区覆盖率达到100%,1192家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已实际付费,医疗机构覆盖率100%,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体系全面建成。
建立健全参保长效机制
今年,省医疗保障局联合13部门制定《陕西省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实施巩固和扩大参保覆盖面、促进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取消参保户籍限制,落实持居住证参保政策,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医保。针对特定群体,推行外地户籍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在常住地参保、新生儿落地参保等政策,大学生在学籍地参保后待遇可延续至毕业当年年底等。
那么,参保长效机制对于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有哪些激励措施?有人断保后,生病了想再参保,对这类情况又有哪些约束?
“对连续参保缴费人员和基金零报销人员分别设置连续参保激励和基金零报销激励。”省医疗保障局法规与监督处处长樊海涛介绍,连续参保激励是指自2025年起,连续参保满4年后,每多缴1年大病保险且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3000元,中断参保年限清零但奖励额度继续保留。基金零报销激励是指当年未使用医保基金报销的,次年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3000元,若当年使用大病保险报销及奖励额度,前期积累奖励额度清零。
“对断缴人员再参保设置待遇等待期,其间不能享受医保报销。”樊海涛介绍,对未在居民医保集中参保期参保或未连续参保人员,设置固定等待期3个月。未连续参保人员每多断保1年,在3个月固定等待期基础上增加1个月变动等待期。参保人可以通过缴费修复变动等待期,每多缴纳1年的费用减少1个月的变动等待期。
推动参保服务提质增效
今年9月,省医疗保障局联合省级8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的通知》,明确今年参保筹资和相关待遇政策,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提高30元,最少不低于700元,个人缴费标准维持400元不变。“这是自医保局成立以来,首次实现财政补助增加的同时稳定个人缴费标准,减轻群众缴费负担。”省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处处长余岚说。
今年的集中缴费期定为10月1日至12月25日,集中缴费期内连续参保缴费可享受2026年全年医保待遇。“需要注意的是,按规定在制度间切换时待遇享受无断档,即连续两年以上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其职工医保中断缴费3个月以内的,参保缴费后待遇享受期为参加居民医保缴费之日起,中断期间待遇可追溯享受,中断缴费超过3个月的,自缴费之日起设置3个月待遇等待期,等待期结束后享受待遇。”余岚进一步解释。我省还为退役军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等特殊群体开辟参保“绿色通道”,在非集中缴费期办理参保后也可即时享受待遇。
我省依托“一人一档”全民参保数据库,推动参保服务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集成化办理、参保登记与缴费“一厅联办”等举措落地,服务网点延伸至村社、高校、银行网点,方便群众“就近办”。深化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优化“刷脸支付”、医保移动支付等便捷结算方式。
让参保群众便捷享受医保待遇
为助力参保群众更加便捷享受医保待遇,我省进一步拓宽医保基金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和场景——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可用于近亲属就医购药及参保缴费。“省内不同统筹区也可以享受家庭共济待遇,如西安参保职工个人账户可以共济参保地在宝鸡的家庭成员。”樊海涛介绍,一位职工可同时绑定多位家庭成员,可以绑定给父母,也可以同时绑定配偶和子女,同一个参保人可以接受两位近亲属的共济。值得关注的是,陕西省内参加职工医保的参保人,通过陕西医保App/小程序的家庭共济功能,绑定在省内正常参保的本人父母、子女或配偶等近亲属,可为全省范围内的近亲属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
今年2月,我省筹备医保钱包建设工作。医保钱包和本人医保码相关联,近亲属间可以通过医保钱包实现共济,在就医购药、居民医保参保时也可以使用钱包资金缴费。参保人可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开通医保钱包,每日向省内外近亲属进行至多3笔且总额不超过2000元的转账。参保人可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找已完成接口改造的定点医药机构清单,并在机构使用医保钱包进行结算。医保钱包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功能日前上线,参保人可通过陕西医保App或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在“服务-家庭共济”菜单下,使用医保钱包缴费功能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