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大师奏响经典曲目、模特身披“秦岭”翩然行走、中亚五国艺术家联动……近日,“万物有灵·和鸣共声”秦岭生态主题文化活动,在秦岭国家植物园启幕,开启了一场融合自然场域、艺术表达与国际视野的生态文化盛宴。
和鸣共声 奏响跨越山海的中华文明交响曲
秋日的秦岭国家植物园,风景如画,山间层林初染,金黄、绯红与墨绿交织,太极湖如镜,与雨后缭绕的云海,共同构成一幅诗意仙境。漫步其中,让人在湖光山色间,感受秦岭之秋的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内容涵盖沉浸式生态艺术作品展、生态艺术大秀、自然之声音乐会及中亚五国艺术家联动四大板块,构建出“艺术即生态,展览即自然”的和谐氛围。
太极湖的小岛上,正在进行一场“自然之声音乐会”。当《诗经·玄鸟》音符从国乐大师方锦龙的指尖滑过,优美动听的旋律尽显文化风韵,仿佛让人穿越时空,触摸到了华夏文明的脉搏,且始终与山川大地紧密相连。
音乐会汇聚了音乐人方颂评、意大利华裔女高音聂红梅、意大利作曲家弗朗切斯科·萨托利等中外艺术家,现场先后奏响了《上李邕》《茉莉花》《高山流水》等经典与新创曲目。
方锦龙老师悠扬的国乐、萨托利先生婉转的琴声、聂红梅女士清越的高音,共同奏响了跨越山海、和合共生的文明交响曲。在自然场域中,东西方音乐的深度对话,呼应着“和鸣共声”的主题精神。
生态大秀秦岭山峦流水绘入丝绸霓裳之中
当身穿华衣的模特们翩然行走在太极湖畔,将秦岭的山峦流水、万物生灵绘入丝绸霓裳之中,从“镜面”款款走出,宛如流动的“生态使者”,连接人文、艺术与自然的诗意纽带,引发现场观众惊叹。
“我们以丝绸为卷,将秦岭的文化与精神凝练为衣,将秦岭四季流转融于细腻设计之中,艺术与山水相映,人文与自然低语。通过生态大秀,深情礼赞秦岭万物生灵,诠释‘和合共生’的文明理想。”中国丝绸艺术家、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范燕燕说。
为进一步拓展文化外延,活动还特邀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五国艺术家参与,通过时装展示与音乐演出,推动丝绸之路文明在当代生态语境下交流互鉴,深化“一带一路”人文合作内涵。
由范燕燕策划并创作的“沉浸式生态主题艺术作品展”突破传统“室内展陈”模式,将艺术作品置于秦岭山水之中,践行了“展览即生态本身”的理念。
本次展览以秦岭生态为核心,融合珙桐、朱鹮、大熊猫等珍稀物种意象,不仅展现着自然造物的外在之美,而且通过深挖秦岭作为中华祖脉的精神象征与文明延续的内在逻辑,构建出一场“可观看、可感知、可思考”的生态美育场景。
深度融合 打造“西安样本”与“秦岭智慧”
“作为陕西人,虽然在外25年,但能与各位顶级艺术家一起,为家乡呈献这么一场文化视觉盛宴,我感到特别幸福。”此次活动的总导演延华告诉记者,通过活动,让大家跨越时空阻隔,直观感受秦岭的磅礴气势与灵动秀美,有助于激发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爱护之心,共同思考并践行与万物共生之道。
“在秦岭山下进行弹奏,十分有意义,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进行演奏,感受人与自然相融的洒脱,带领大家走进秦岭气韵之中,感受生态与艺术的相遇。”方锦龙说。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和人文价值工作专班指导,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秦岭国家植物园、中共西安市委外事办、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市林业局)、中共周至县委、周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万物有灵·和鸣共声”文化主题活动,让线上线下的观众沉浸式体验生态艺术交织盛宴,感受秦岭所蕴含的万物和合之美。这是一场艺术呈现,也是一次生态文明传播与文化自信构建的生动实践。活动通过艺术与自然的深度融合,推动秦岭从地理标识升华为凝聚文化认同、启迪生态未来的精神符号,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对外交流提供了“西安样本”与“秦岭智慧”。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高乐 图/视频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翟小雪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