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通过丝路赋能、本土深耕,欣赛福构建起海陆空三位一体全维度运输网络—— 以专业破局 用温度留客
2025-10-17 09:32:34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本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海英

  随着中欧班列(西安)开行数据持续增长,北京欣赛福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赛福)以分公司形式扎根在西安。如今,企业已构建起“陆运(铁路/公路)+空运+海运”三位一体的全维度运输网络,不仅覆盖常规多式联运、过境运输及进出口代理业务,更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中欧、外高加索市场的物流中坚力量。

  随着这家民营外贸物流企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10月10日,记者在此进行采访,探寻其17年深耕国际货运领域的发展密码。

以“硬服务”攻克“不可能”

  国际货运行业流传着“常规业务拼效率,特殊业务见真章”的说法,欣赛福的“硬服务”,正是在一次次攻克“不可能”中淬炼而成,最终实现破局。其完成的独联体地区首批最大风电叶片运输项目,堪称对企业专业能力的经典注脚——单只叶片长98.17米,相当于30层楼高,运输难度被业内称为“物流界的极限挑战”。

  接到订单后,欣赛福第一时间组建专项小组,从路线勘测、方案制订到车辆调配、跨部门协作……每个环节都反复推演。为了让这个“巨无霸”能顺利穿越中哈边境,专项小组主动对接两国口岸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改造相关口岸设施。

  面对哈萨克斯坦境内的路面狭窄、桥梁低矮与涵洞问题,他们提前数月实地调研,联合当地部门制订桥梁加固、涵洞拓宽计划,硬生生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最终,24套风电设备跨越4300公里安全抵达,这场“风电长征”不仅赢得客户认可,更彰显了中国物流企业在特种货物运输领域的专业水准。

  值得一提的是,欣赛福还将“硬服务”转化为长期保障能力。企业依托长安号固定包列资源,为客户提供稳定铁路运输时效。在西安、义乌、天津等重点口岸储备充足舱位,应对货运高峰期舱位紧张的情况。“公司每月保持100-500标箱的自备箱储备,以便灵活满足客户的临时运输需求。”欣赛福铁路操作主管李洁介绍。

以“软实力”留住客户

  如果说“硬服务”是欣赛福的立身之本,那“软实力”便是其留住客户的关键。国际货运行业中,人员稳定性直接影响服务质量,而欣赛福的核心管理与操作人员中,司龄超15年的老员工占比超60%。这支“老兵队伍”熟悉每条运输线路的特性、每个口岸通关的规则,能更精准捕捉客户的潜在需求。

  在海外分公司,欣赛福坚持7:3的中外员工比例。本地员工熟稔当地政策与文化,中国员工则精通运输流程与客户需求,二者协同能有效规避跨境沟通中的“文化壁垒”与“信息偏差”。同时,考虑到业务主要辐射中亚、中欧、外高加索市场,公司早在10年前便启动“俄语人才培养计划”。“我们公司90%的业务人员能熟练使用俄语沟通,中层管理人员拥有10年以上外贸经验,部分核心人员还经历过驻外或轮换工作,对当地市场的了解非常深入。”欣赛福总经办负责人刘梦羽介绍。

  这种“语言+经验+本地化”的专业组合,让欣赛福处理复杂跨境业务时游刃有余——无论是应对突发海关政策变化,还是解决运输途中临时问题,团队总能快速响应、高效解决。

  在客户服务层面,欣赛福更是将细节做到了极致。针对跨境贸易常见的资金周转难题,推出“环形资金链”服务,为信誉良好的客户提供临时费用垫付支持。考虑到中亚市场货币结算需求,可支持人民币、美元、坚戈等多币种结算,为客户省去汇率兑换成本。同时,依托本地资源提供专职采购服务,让客户对接优质供应商,实现“运输+采购”一站式服务。

  这份“温度”不仅给予客户,更传递给每一位员工。公司成立初期便组建工会,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与文体活动,节假日福利从不缺席,还定期为驻外员工的家人送去关怀。“在这里工作,不仅能学到专业技能,更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总经办主管赵鑫说。人性化管理让欣赛福不仅留住了人才,也提升了团队凝聚力。

以“长期主义”深耕行业

  在追求“快周转”“高利润”的物流行业,欣赛福始终秉持“长期主义”理念,17年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从最初聚焦中亚线路的小型货运公司,到如今覆盖“陆运+空运+海运”的综合物流服务商,企业每一次转型、每一项服务升级,都围绕“客户长期需求”展开。

  欣赛福率先投入资源制订特种货物运输方案,是因为洞察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大型工程物资的运输需求;提前与长安号、各大口岸建立长期合作,乃是深知“稳定的运力是客户最核心的诉求”;坚持完善福利体系,只因明白“只有稳定的团队,才能提供稳定的服务”。

  17年来,欣赛福见证了中国与中亚、中欧、外高加索贸易的蓬勃发展,也参与了无数企业的海外扩张之路。从帮助国产品牌大巴车进入阿塞拜疆市场,到助力风电设备点亮哈萨克斯坦草原……每一次运输任务的背后,都在为“一带一路”的“设施联通”与“贸易畅通”添砖加瓦。

  “物流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的伙伴关系。”欣赛福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国际物流市场变化,企业将继续以“专业”为笔,以“温度”为墨,在国际货运画卷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陪伴更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记者手记

  走进欣赛福的办公室,只见墙上的运输路线图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标记,串联起中国与中亚、中欧的脉络。采访中,98.17米风电叶片运输的攻坚故事、15年司龄老员工的持续坚守、多币种结算的贴心服务……都在诠释这家企业的生存逻辑——以“硬服务”破局,用“软实力”留客。

  欣赛福的竞争力“藏”在口岸改造的细节里,体现在防泄漏包装的设计中,更体现在为客户垫付费用的担当、给员工家人的关怀里。17年深耕国际货运,它走的不是捷径,而是“长期主义”的扎实路径。这份专业与温度,或许正是中国物流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的关键密码。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