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更蓝水更绿 百姓生活更幸福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强)10月13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以“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美丽陕西建设迈出新步伐”为主题,介绍有关情况。
据介绍,2023年、2024年我省在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三秦大地天更蓝水更绿,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巩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我省组织开展执法检查、乱排乱放问题整治和“绿盾”重要生态空间强化监督。2024年秦岭陕西段生态质量指数达到“一类”最高类别,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面积保持在99%以上。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实施“一河一策”“一断一案”治理,黄河干流陕西段连续三年全部达到Ⅱ类水质。
在蓝天保卫战方面,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供热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从源头上下硬茬破解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层次问题。截至目前,全省B级及以上环保绩效水平企业达到276家,累计淘汰老旧柴油货车3万余辆,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居全国第14位,关中统调火电机组耗煤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26万吨。
协同推动高水平保护
坚持抓项目促发展鲜明导向,出台服务保障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举措,先后建立省级重点项目、保供煤矿、抽水蓄能、煤电及专项债项目环评服务台账,均由专人负责、定期调度、提前介入、跟踪服务。
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出台《陕西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修订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和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交易。推动国家级气候适应型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确定13个县区、8个园区为省级低碳近零碳试点单位。
改革规范执法监管
制定《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2025实施方案》,明确11条措施,推动行政审批便利化、污染治理精准化、执法监管规范化落地落实。针对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出台专项服务举措,“一对一”指导助企纾困。
修订后的《陕西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2025年版)》,规定了6项从轻、减轻处罚情形,以及12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同时,根据执法实践和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导向,修订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不予处罚的9种具体情形。
在10个省级园区开展第三批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并在部分行业试点建设项目环评豁免、告知承诺、共享监测数据等政策措施,大幅压缩环评编制及审批时间,提升了环评管理效能。目前,第三批试点共有45个项目享受试点红利,涉及项目总投资32.78亿元。
此外,今年在西安、宝鸡两市开展优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试点改革,通过制定环境准入指引、强化排污许可、执法的衔接,探索取消部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实现了企业环评“零费用”、项目环评“零耗时”,企业获得感与满意度大幅提升。截至目前,两市已有25个项目享受政策红利,项目涉及投资总额9.28亿元。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