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文晨)9月16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在西安开展。来自中国、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近百项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成果亮相,借助VR、裸眼3D交互等技术,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感、可触、可步入的时空现场,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走进“古籍类”展区,五块LED“碑刻”映入眼帘。西安碑林博物馆通过高精度数字化采集,将《断千字文》《石台孝经》《集王圣教序碑》《峄山刻石》《颜氏家庙碑》“搬”到了展厅里。
工作人员杨烨介绍,这些碑刻由于体积和重量原因,平时只能在碑林博物馆现场看到,通过数字化技术,不仅让更多的人看到碑刻,还可以通过互动系统了解碑刻的制作过程。
不远处,陕西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利用AI技术智能修复的《富春山居图》也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描绘了浙江富春山两岸初秋景色,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后因被火焚烧而分成两段。
“中间缺失的这部分,我们利用AI技术检测出其他作品与这张画作相似的场景,然后分析黄公望的技法,将二者结合起来渲染出拼接图案。”陕西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民歌智能计算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