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佳伟
5月1日20时许,2025年“中国梦·劳动美”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频道及央视频、央视新闻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在这场致敬劳动者的视听盛宴中,陕西元素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鲜活的时代气息,诉说着三秦大地的奋斗故事与精神传承。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也是劳模精神的发源地。特别节目在延安设置多个外拍点,将镜头对准这片革命圣地与劳动热土。
特别节目通过戏曲、歌曲、说唱等多元融合的节目样态,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破壁融合。
陕北说书国家级传承人曹伯炎参演的多元语态节目《新韵》,结合广州粤剧、延安三弦、大庆二人转戏歌和北京说唱,用南腔北调唱出各地百年发展,彰显现代化建设成果。陕西劳动者群体还参与歌曲《中国正春天》《中华力量》《伟业》等节目的深情合唱。
特别节目在延安等地设置献礼环节,在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和星火广场取景拍摄,致敬以“人民工匠”许振超、20余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代表的劳模群体,他们来自交通、航天、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农业、教科文卫、新业态等领域,带着各自的工作成就来到节目现场。
全国劳动模范、航天科技集团四院7416厂徐立平带来一枚象征航天精神的火箭模型,他深情讲述:“我的父母是第一代航天人,当年他们在航天领域用心耕耘的身影,是我对这一行最初的向往,现在看着新一批的徒弟,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等他们接过接力棒的那天,火箭冲天的光芒一定能照亮更远的地方。”
全国先进工作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主任马晓华展示的氮化镓半导体,彰显着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突破。他感慨:“在我从事集成电路方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原始创新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实现学术创新与国家急需的紧密结合。”
特别节目的录制同样离不开陕西工会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他们全力做好后勤保障,确保拍摄顺利完成。
从红色圣地的历史回响,到新时代劳模的榜样力量,再到艺术与科技交织的视听效果,本次特别节目中的陕西元素展现了三秦大地劳动者的奋斗风采。这场劳动者的盛宴,将陕西的劳动精神与文化魅力传递到全国,激励着亿万劳动者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实干书写精彩,用奋斗铸就荣光。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