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通讯员 高月圆
初冬时节,走进陕西瑞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能煤业),让人感受到浓浓暖意。
这些不仅来自矿区保障供暖的温度,更源于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后,职工心中涌起的暖流。近年来,瑞能煤业始终将职工关切作为民生建设“风向标”,把职工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试金石”,从衣食住行这些“小事”入手,用切实行动换来职工的满意笑容。
衣有所焕,工装洁净展风采
“这活儿真是干到咱心坎里了!”
准备下井的职工穿着干净的工装感慨地说:“井下工作,工装磨损得快,以前破了脏了很头疼,现在公司给洗得干干净净,缝得结结实实,下井再没有后顾之忧。”
这番朴实的话语,体现出了瑞能煤业时刻关注职工的“点滴需求”。为解决工装清洗、修补不便的实际难题,该公司设立了工装洗衣房和缝补点。这里不仅配备了专业的洗涤、缝纫设备,更有专人提供“接收、清洗、烘干、缝补、发放”一条龙服务,确保每位职工都能穿着舒心,干得踏实。
该公司还持续升级服务,考虑到井下胶靴厚实,清洗后不易晾干,近期为职工添置了胶靴烘干机,让这份关怀贴在身上、暖在脚下。
据统计,洗衣房每月清洗工装千余件,缝补超300件。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一件件沾染煤尘的工装在此“焕然一新”,也让关怀与温暖在细节处熠熠生辉。
食有所享,幸福暖胃更暖心
“今天有冒菜,香辣爽口,赶紧去尝尝”“我还是更喜欢周四的羊肉泡馍”……饭点时分,职工走向食堂时的闲聊,已成为矿区日常的“开餐序曲”。
食堂是矿区职工身体能量的“补给站”,不仅在食品安全与卫生上严格把关,做到明厨亮灶,更在菜品的花样与口味上用心钻研,满足矿区职工多样化的用餐需求。
“夏天想吃凉皮,冬天想喝羊肉汤”,这些工作群内不起眼的留言都被企业“记”在了心里。食堂适时推出“每日营养+特色风味”的“双餐”供应模式:左边窗口提供炒菜米饭、面食等营养配餐,保障能量;右边窗口则汇聚了泡馍、麻辣烫、卤味等各类风味小吃,周周轮换,天天不重样。此外,还为健身人群推出少油少盐的减脂餐,这番精细功夫,让“盘中餐”精准对接了“心头好”,实现了从“吃饱”到“吃好”的幸福升级。
此外,为了让职工吃得新鲜健康,瑞能煤业在矸石山打造超6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目前已成功培育西红柿、乳瓜等10余种无公害蔬菜,构建起“矿区产、食堂用、职工享”的绿色闭环产业链。
住有所安,设施齐全更温馨
“回到宿舍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整洁又安心,住着特别踏实。”这已成为瑞能煤业许多职工的共识。
为改善职工住宿条件,该公司对原有公寓实施了从里到外的系统性升级。不仅更新全楼水管,为每间宿舍加装独立卫浴,还采用环保扣板墙面同步修缮了墙面、过道、楼梯等公共区域,让老宿舍“里子”扎实,“面子”亮堂。
安居更要乐居。公司精心打造的职工活动中心,已成为广受欢迎的“打卡点”。不仅提供跑步机、划船机、椭圆机等健身器械,还配备台球、乒乓球等设施。而特别设置的压力释放室,则配备了投篮机、沙袋等解压设备,让职工在趣味互动中释放压力,舒缓身心。
从满足基本住宿需求到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瑞能煤业正在让“家”的含义愈发丰富。
行有所便,出行无忧交通畅
“新铺的沥青路面走着方便,看着也亮堂。”
职工脚下的“舒心路”,来自该公司的“用心铺就”。瑞能煤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准聚焦办公楼、爱心广场及主干道等人流密集区域,针对原有混凝土路面破损情况,采用高精度沥青混凝土进行全面铺设。如今,一条崭新平整的沥青路面贯穿矿区,赢得了职工们的交口称赞。
随着矿区私家车日益增多,公司将解决停车问题也列为重要民生工程,经过精心规划与建设,一个60余个车位的新停车场很快建成投用,矿区总车位超过500个,有效缓解了停车压力。
面对矿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瑞能煤业主动响应,积极配套安装了充电设施。“以前在外面充电很麻烦,现在矿区就能免费充,太方便了!”车主小崔的感叹,道出了职工的心声。
这一举措不仅消除了职工的“里程焦虑”,更是公司积极构建“绿色生活”,将关怀延伸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写照。截至目前,充电桩已稳定运行超过8000小时。
从一身工装到一餐一饭,从一方安宁到一路出行,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在瑞能煤业汇聚成了关爱职工的“民生大事”,职工都看在眼里,暖在心上,并将这份温暖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坚实力量。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