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 在全力聚焦转型发展、深度深耕精益管理的关键时期,陕钢集团汉钢公司炼钢厂紧紧锚定“人效提升”这一关键命题,通过机制革新、技术赋能、团队聚力三管齐下,在各个环节深挖潜力、提升效益,为公司产品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锚定核心痛点,机制革新破局增效
针对以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责交叉、考核模糊、激励不足等问题,炼钢厂创新构建了“责任清晰、考核量化、激励到位”的管理体系。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明确各岗位职责,真正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深入推行全员绩效管理实施办法,构建“一岗一表、一人一表”的百分制考核,设立降本增效、工序成本、炉机线等专项奖励,让“工作看结果、收入比贡献”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
针对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现的各类异常情况,该单位成立专项攻关小组,先后攻克了板坯裂纹控制、含铝钢研发生产等难题,板坯裂纹控制较年初降幅85%,为产品转型升级积蓄动能;同时,按照“计划协同、过程共管”的设备精益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生产连续性和作业效率。为职工量身定制了“降本增效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职工挖潜降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全年共征集金点子72项,全员降本增效项目24项,攻关项目4项,兑现奖励7万元,直接创效236.9万元。
强化团队赋能,凝心聚力共促提升
在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与生产挑战中,该单位成功实现优特钢与板坯的双重突破。板坯生产迈向规模化、精炼炉生产步入常态化、VD真空炉生产持续化,各项流程从自动化不断向智能化跃升。
面对今年多变的生产模式,该单位秉持“一岗多能”的理念,鼓励各工序员工相互学习,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岗位人员进行合理调整,有序置换外包劳务人员。单系统生产时,调整50余人分别承接除尘、上料等岗位,减少外包劳务费用约31万元。同时,安排8名熟练天车工支援公辅中心,将天车操作技能倾囊相授,有效解决了公辅中心天车工紧缺的难题。在双系统恢复前,以高效的执行力迅速完成岗位人员的筹划布置,顺利实现从单系统生产向双系统生产的无缝衔接。
构建人才梯队,助力人才技能提升
该单位坚持以学历提升、教育培训、竞赛提技等方式,致力于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协同高效”的炼钢铁军。结合实际开展了“分层分类、按需施教”的教育培训115场次。针对新员工和转岗人员,结成“师带徒”一对一帮扶对子47对,帮助新员工快速提升工作技能。同时,围绕“新技术、新工艺、新钢种”,制定《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提升方案》,开展精炼、转炉、连铸工序操作技能培训22次,组织外出对标学习培训10次,通过有需求、有组织地分享交流和工作协同,稳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多渠道培养,2名天车工分别荣获勉县2025年首届“陕钢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5名炉前工在第十一届“陕钢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人效提升既守住了员工权益保障的“底线”,又拉起了能效激励的“高线”。下一步,炼钢厂将不断优化薪酬激励与合规保障机制,让“工作看结果、收入比贡献”落地生根,以更优成绩为公司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何俊 杨敏)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