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企业新闻 “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2025-11-05 09:27:16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妍言

  秦岭深处,秋意已浓。10月21日,陕西沙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现场,总承包部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韦海东指着通风兼安全洞外边坡,对记者说:“你看,这上面原本是喷射混凝土面,光秃秃的。现在草长了,花也开了。”

  记者看到,原来的混凝土坡面上如今花草遍布,还有灌木点缀其间,与周围山林浑然融为一体。伸手触摸,能感受到覆土层下的网架,整座水电工程仿佛“孕育”在绿水青山之中。

  “为提升洞口景观绿化效果,更好地实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我们在为通风兼安全洞开挖的混凝土护坡上进行客土喷播。”项目工程管理部副主任李鑫斌解释道,“我们先挂网,再用专用设备将经过技术改良的土壤、营养液和草籽按配比喷到坡面上。”他介绍,通过创新性的边坡复绿,4月底实施的客土喷播区,到6月已形成稳定植物群落。后续,还将对植物群落生长进行持续监测与评估。

  项目地处秦岭腹地,环保、水保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水资源循环利用上也下足功夫。韦海东介绍,项目的生产用水实现“零排放”——施工用水汇入沉淀池初步沉淀,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进入清水池回用生产,仅需外围适量补水。

  此外,生态流量保障也是水电项目重要的环保指标。李鑫斌补充道:“项目安装了生态流量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以保障下游水生生物所需水量。”在极端干旱情况下,水库还可通过泄洪放空洞向下游补水,确保河道不断流。

  在项目部的营地一角,专门为珍稀植物开辟了移栽区。工作人员将施工区域内发现的国家级保护植物如蕙兰、春兰、中华猕猴桃、金荞麦等登记在册,移植至此。“等工程结束,我们会将它们迁回原生地。”韦海东说。

  站在泄洪放空洞前,韦海东向记者描绘项目运行后的生态图景——施工期建设的临时设施全部拆除,场地复绿,珍稀植物也将回归原址。“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建一个电站,更是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离场时回望,那片“长”在混凝土上的绿意格外醒目。边坡复绿、零排节水、为珍稀植物开辟移栽区……在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间寻求平衡,这个水电工程项目正在书写自己的答案。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